1995年,喬氏兄弟父親患腦出血不幸去世,留下10余萬元巨額債務,面對很多已無憑據的債務,年收入只有1000余元的兄弟倆義無反顧地承擔了還款的責任。兄弟二人省吃儉用、拼命掙錢,只要稍微攢點錢,還沒有“焐熱”,就及時上門償還。經過長達16年的時間,全部還清了債務。兄弟二人堅守誠信、償還父債的故事成為當地的美談,先后獲得“山西好人”、第七屆山西省道德模范等榮譽,人們親切地稱他倆是“誠信守義兩兄弟”。
“哪怕咱的日子過得再緊,也不能昧著良心欠人家的錢不還!”這是欠下十多萬元的巨債后,喬海慶、喬海軍兄弟倆的母親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支撐他們一家度過艱難歲月、還清債款的信念。
1月9日,距離農歷鼠年春節(jié)還有兩周的時間,連著下了兩場大雪的昔陽縣,許多道路上還覆蓋著厚厚的積雪,人車出行仍有些不便。7年前,喬家兄弟倆所在的四十畝村因地質原因整村搬遷到了縣城,目前大部分村民都居住在晨熙順景和中城雅居這兩個小區(qū)里,兄弟倆也都在中城雅居安了家。
“本來該請你們到家里坐坐的,只是我母親剛剛做完一個小手術,正在家里休養(yǎng),就怕說起以前的事讓她心情難過,實在不好意思……”在位于晨熙順景小區(qū)四十畝村村委會的辦公室里,喬海軍一邊倒茶一邊向山西晚報記者的來訪表達歉意。
坐定后,喬家兄弟倆緩緩說起了那段不愿讓母親再觸及的辛酸往事。
父親突然離世 留下巨額債務
上世紀80年代,喬海慶、喬海軍的父親喬愛棠在四十畝村是個能人?!澳莻€時候,我父親的思想比很多人超前,膽子也大。”1982年,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喬愛棠東挪西借了大幾千元,買了一輛二手的解放牌貨車,做起了養(yǎng)大車跑運輸的生意,“那個年代在整個昔陽縣,我父親是第一個養(yǎng)車的個體戶?!闭f起父親當年做的事,喬海軍的臉上掛滿了自豪。
“我們村附近有煤礦,當時主要做的生意就是拉上煤去河北賣。”當時,還不滿16歲的喬海慶才開始學車,而喬海軍也只有9歲,“我父親一直不會開車,那會兒就雇了個司機,不管出車不出車,一個月都要給人家發(fā)大幾百的工資?!痹趩毯c的記憶中,那個年代的生意并不好做,拉上一車煤去外地,就跟現在拉上一車菜到小區(qū)“論斤賣菜”一樣。
“當時到了一個地方,就聯系當地人幫忙找人買,然后就幾百斤地給人家稱,等一車煤賣完了,當地的聯系人收上錢、抽了成,才給我們結賬?!眴毯c說,那個年代賣了煤要不上錢的事時有發(fā)生,“那會兒煤不貴,去河北贊皇縣賣趟煤,不出任何狀況,刨去成本,最多能掙幾十塊錢。要是車上哪個零件壞了,別說掙錢,弄不好還要賠錢?!?/p>
喬愛棠前前后后養(yǎng)了3輛大車,但由于生意難做,使得家庭入不敷出。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喬愛棠結束了養(yǎng)車的生活,帶著兩個兒子到太原一家私人運輸公司打工?!澳菚何覀冃值軅z只有20多歲,跟著父親,他說干啥就干啥。”1995年農歷5月,喬海慶、喬海軍怎么也想不到,當時只有53歲的父親會突發(fā)腦出血撒手人寰。
那一年,喬海慶和喬海軍都處在剛成家卻未立業(yè)的困難時期,倆人給父親辦喪事的錢都是賒的。父親去世后,親朋好友陸續(xù)上門,話題從慰問開始,最后都會落到父親的債上。要命的是,喬愛棠借錢的事只有他知道,而且沒有借條、沒有憑證,很多外債喬家兄弟倆根本不知道。
不少好心的長輩和義氣的朋友看著喬家的境遇,都說:“等你們有能力了再還吧,要是還不了就算了?!钡切值軅z從沒想過要不要還錢,而是不停地商量著怎么樣才能還上錢,“當時大概有十多萬的債,有買車的欠款,有加油賒的賬,有信用社的貸款,還有向親戚朋友借的錢,在那個年代這真的是天文數字,壓力確實大?!?/p>
辛辛苦苦賺錢 省吃儉用還債
然而,父親的去世和經濟的窘迫依然沒有讓命運眷顧這個不幸的家庭。第二年,喬愛棠的女婿因車禍遇難后,女兒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回到了娘家。第三年,喬海慶、喬海軍的姥爺也離開了人世。那幾年,在喬家的四眼窯洞里住著十幾口人,吃飯都要排隊打飯。
“我們那會兒都是20多歲,生活上都沒什么經驗,家里就我婆婆一個大人撐著,不管有多難,她都在自己心里壓著,從來沒有難為過我們。”喬海軍和哥哥在外跑運輸,妻子高海芳跟著婆婆和嫂子在家種地,當時的日子真是一分錢也要掰成兩半花,很多年身上穿得都是親戚朋友送的舊衣服。
“那個年代要是拉下四五萬的饑荒(外債),就相當害怕了,更何況十多萬的饑荒?!编従痈吆G嗍菃毯c的發(fā)小,對喬家的情況比較了解,“家里的頂梁柱不在了,還留下那么多饑荒。當時,他們家的條件在村里就是末尾,地里收的玉米除了換點白面,剩下的都賣錢還饑荒了?!痹诟吆G嗟挠∠笾?,喬家二老的身體一直不好,去疼片一買就是好幾瓶,一天要吃上好幾片。
雖然親戚朋友沒有上門催賬,但是兄弟倆還錢心急。當時,兄弟倆一直在外面給別人跑運輸掙錢,每天基本上就不下車,拉上煤到了地方一卸車就馬上去拉沙子,經常是幾天幾夜連軸轉著跑。那些年,從昔陽到赤峰,從河北到陜西,哪里掙錢多,兄弟倆就去哪跑運輸,一年到頭也就過年的時候能在家歇一歇。
“他們在外面遇到點啥事,都不跟我們說,就怕我們擔心?!备吆7颊f,喬家兄弟倆一出車,家里人的心就開始懸著,“他們兄弟倆在外面一連跑上幾天也聯系不上,哪能不擔心呢,要不是欠了那么多債,哪舍得他們那么辛苦。”高海芳說,“現在想想那會兒真是苦,真不知道怎么熬過來的?!?/p>
“我剛上小學的時候,跟著爸爸跑了一趟車,他一晚上都沒睡覺,到了地方趁著別人卸貨的時間,睡了一小會兒就往回返。我當時還小,就覺得坐車很新鮮,長大后就知道他們太不容易了?!眴毯c的大女兒喬晶晶說,“他們常年在外面跑運輸,吃飯不規(guī)律,也休息不好,對身體影響很大,現在都落下了腰疼的毛病?!?/p>
欠的債還清了 欠的人情會一直記著
喬家兄弟感情很好,在村里一直住在同一個院子里,也從未計較過誰付出的是多是少,都是誰掙得多誰就多還一些。“從來沒算過一年能掙多少錢,每個月掙的錢除了家里必要的開銷,剩下的都還債了。很多債都是每個月還上一點,用了好多年才還完。”喬海軍說,還有一些債是父親去世多年后,偶然遇到債主才說起來的,“人家說了,我們肯定還,馬上還不了的,就一點一點還?!?/p>
十多年來,喬家人省吃儉用,手里剛攢下三五百元,就趕緊給債主送去。而在這十多萬元的債務中,很多都是沒有借條的“口頭債”,但無論是債主還是欠債者,他們心中都記著一本清清楚楚的“良心賬”。在當下缺乏信任的環(huán)境中,這種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情感,詮釋了當地人重信守諾的美德。
“最大的債是信用社貸款?!?0年前,喬家兄弟還清了大部分個人債務,家里的日子稍好一些,就馬上跟親戚朋友借了4.5萬余元,還了信用社的貸款?!皢虗厶娜ナ篮?,這筆貸款就按壞賬準備了,如果人家不還我們也沒有辦法?!崩钕s明曾任昔陽縣信用社杜莊分社主任,在他數十年的工作中,貸款人去世后親屬主動上門還款的屈指可數。
論輩分,今年78歲的張寶堂是喬家兄弟倆的表舅爺,30多年前他替喬愛棠擔保,先后從糧站和信用社貸了3000多元?!皢虗厶氖谴謇锏哪芨扇耍似芬矝]得說,誰家有了難處,他都會幫助人家,要不咱也不敢給他擔保?!眴虗厶娜ナ篮?,張寶堂用了很多年替喬家連本帶息還了5000多元。
張寶堂這樣做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不打算讓他們還錢了?!白詈笠还P欠款,就是給張寶堂還的。人家是說了很多次沒有就算了,但咱不能讓好人吃虧呀。”2012年,喬家兄弟還清了父親欠的全部債務,而他們的恪守誠信替亡父還債的行為,也早已在艱難而漫長的還債路上得到了鄉(xiāng)親父老的信任和肯定,喬海軍也因此在2005年當選為四十畝村的村主任。
“欠的債還清了,但是欠的人情,我們會一直記著?!眴毯\娬f?,F如今,日子越來越好的喬家人,仍保持著過去省吃儉用的習慣。
山西晚報記者 張楊
記者手記
喬家兄弟心中的“慚愧”
喬海慶和喬海軍都是中等身材的憨厚漢子,說起“替父還債”的事跡,兄弟倆都覺得有些慚愧。
“說實話,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都是咱自己該做的事,又不是立下什么功勞了,這又是上電視、又是上報紙,還獲了那么多獎,掏心窩子說,真是不好意思。”兄弟倆說。如今在昔陽,喬家兄弟大小算是名人,拋投露面的機會也多了起來,“那么多好心人借給咱錢,看著咱條件困難,都很少來催債,真正該表彰的是他們……”兄弟倆說。
在山西晚報記者采訪中,關于誠信、關于責任,喬家兄弟都說不出什么豪言壯語,但是他們的行動,卻讓人們看到“誠信”這兩個字沉甸甸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