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睡眠,是消除一天的疲憊,積攢起明日的干勁的一劑良藥,充足的睡覺對于各個年齡段的人至關(guān)重要。
寶媽也深諳其理,沒成想寶寶一到夜晚倍加精神,這可讓第二天要工作的爸媽心累不少,畢竟明天依舊是忙碌的一天。
有一類寶寶的行為比不睡覺還讓大人難受,必須拉著父母一起睡,而且動作一點也不溫柔。
動不動就去揪耳朵、戳爸爸媽媽的鼻孔,還是有許多小寶寶雙手摟住大人脖子,活脫脫一個“人形掛件”。
讓媽媽不敢動彈,生怕將好不容易睡著的孩子弄醒。第二天的家長面容憔悴,很是不理解為什么寶寶喜歡盤著寶媽睡呢?
為何寶寶睡覺時,總是喜歡“揪爸媽”?
與喜歡揪媽媽睡覺孩子類似,還有一種有些“戀物”的孩子,歐陽娜娜的親姐姐名為歐陽妮妮,就是喜歡“盤被子”的代表,自幼貼身蓋的一張被子,無論去往哪里,都會隨身攜帶。
那張已經(jīng)陪伴了她24年之久的小被子,直到現(xiàn)在仍愛不釋手。
以前的小被子有一定厚度,由于歐陽妮妮常年使用,已經(jīng)變得十分單薄。這條被子并不是用來保暖,而是歐陽妮妮自身非常依賴這一條被子。
如果不帶上被子就會飯吃不下,睡眠不好,沒有安全感。
喜歡摸著被子睡覺,和喜歡揪爸爸媽媽的孩子,都屬于有“隱形饑餓”的心理。而鐘情于大人的孩子的,往往有著一種肌膚饑渴癥。
他們對大人的皮膚情有獨鐘,通過各種方式結(jié)束后得到滿足,就像是孩子餓了需要吃東西是一個道理。
那么孩子有這類表現(xiàn),是因為生病了嗎?家長要不要立即制止寶寶這種行為呢?了解以下情況就不會太擔心了。
寶寶出現(xiàn)“隱形饑渴”,家長要了解真相
肌膚饑渴癥聽上去很嚴重,還有些奇怪,實際上沒有那么可怕。寶寶出現(xiàn)這個習(xí)慣,多是因為以下真相。
▼ 小嬰兒最初的安全感,需要通過“接觸”來獲得
寶寶幼小的心靈一開始是禁不住驚嚇和委屈的,導(dǎo)致他們內(nèi)心沒有安全感。平時白天他們可以聽著爸爸媽媽的聲音獲取安全感。到了晚上大家都很安靜,就需要通過與大人的皮膚接觸來獲取安全感。
看似有些磨人的行為,是寶寶內(nèi)心需求而已,這樣能讓寶寶安心不少。
▼ 小寶寶愛吃奶過程中,養(yǎng)成了與媽媽近距離接觸的習(xí)慣
大人給寶寶喂奶,增加親子親密度,各個方面都是很有利的,但同時也容易讓寶寶養(yǎng)成“不好不壞”的習(xí)慣。
寶寶可以在吃母乳、或者被抱著吃奶瓶的時候,自我保護機制讓他們習(xí)慣性地緊緊抓住媽媽;而出于對媽媽的喜愛,寶寶也會摸一摸媽媽,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了習(xí)慣。
這就導(dǎo)致在夜晚吃飽了準備睡覺時,還是忍不住去抓著媽媽,在斷奶之后的表現(xiàn)更為明顯。
寶寶揪著媽媽睡覺,讓人歡喜讓人愁
萬事萬物皆有兩面性,寶寶喜歡盤媽媽睡覺也是亦然。寶寶選擇盤媽媽睡覺,可以找尋曾經(jīng)缺乏的安全感,更快入睡進入舒適、甜美的夢鄉(xiāng)。
睡眠充足的寶寶,身心發(fā)展機制健全,可以快速健康成長,也有利于構(gòu)建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但是長這樣睡覺會給大人帶來一定的困擾,家長總是難以入眠,尤其是更容易被依賴的媽媽,面臨著被寶寶壓制、翻身不得的窘境,導(dǎo)致第二天無精打采,影響生活質(zhì)量和工作水平。
讓寶寶改掉揪媽媽這種讓人犯愁的事,不能強行制止或者于寶寶暫時分離,通過以下方式可讓寶寶慢慢戒掉這個“可有可無”的心癮。
首先,寶寶不會說話的情況下,也要給足他安全感。孩子患有隱形饑餓多是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所致。
如若寶媽不經(jīng)常向孩子表達愛意,那么久久忽視,孩子的隱形饑渴便難以得到改正。
大人溫柔地說話聲、豐富的面部表情與眼神交流,以及溫暖的懷抱,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帶去安全感。
其次,給自己和寶寶一個時間,家長萬不可用粗暴、強硬的手段將其分離,這樣反而讓孩子更害怕,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慢慢改變和孩子接觸的方式,引導(dǎo)孩子可以把手放在大人的手上、胳膊上,等一些不敏感的地方,而不是沖著大人的臉進攻。
哄睡時別一言不發(fā),可以小聲哼歌提供聲音上的安全感,寶寶對皮膚接觸的要求就降低了。
最后,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另類”許多家長對寶寶揪媽媽睡覺的方式不以為意,不了解背后其實是寶寶的隱形饑餓心理,忽視了正確方向,導(dǎo)致問題得不到解決。
搞清楚寶寶的真正需求后再付出行動,寶寶心理舒適的同時,大人和孩子的睡眠質(zhì)量也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