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飯圈”文化需自律和理性來治愈
從懟臉“代拍”、高價拍賣名人用品、無休止罵戰(zhàn)的病態(tài)追星,到“不氪金就不配做粉絲”“花多少錢代表多少愛”的“飯圈”PUA。縱觀當下,畸形“飯圈”文化愈演愈烈,折射出不少粉絲群體的非理性心態(tài)。
如今,粉絲在娛樂產(chǎn)業(yè)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話語權,投入的情感和成本也更多,甚至能夠直接干涉名人業(yè)務,這種從“追星者”到“造星者”的轉(zhuǎn)變,讓一些粉絲在獲得極大成就感的同時,漸漸迷失理性。
整治“飯圈”亂象,是激濁揚清的過程,也是自覺、自律、自愈的過程。一方面,粉絲要明確追星不是人生的全部,狂熱的追星不僅不利于身心健康,還可能得不償失。唯有端正心態(tài),保持清醒頭腦,才能避免成為娛樂的奴隸,不讓資本套牢錢包。另一方面,更要明確什么樣的“星”值得追。從人品與作品、道德與藝德來判斷名人本質(zhì),讓優(yōu)質(zhì)偶像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在良性互動中相互成就、共同進步。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無論藝人還是粉絲,都有責任恪守底線,明辨是非,努力推動文藝事業(yè)向善向好。(央廣網(wǎng)評論員 關靈子)
來源_央廣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