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1683—1706年),為第六世達賴喇嘛,門巴族人,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人物。1683年(藏歷水豬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qū)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1705年被廢,1706年在押解途中圓寂。倉央嘉措是一位才華出眾、富有文采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情歌。最為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詞句優(yōu)美,樸實生動,匯集了倉央嘉措60多首情詩,如今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他的詩歌已經超越民族、時空、國界,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的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月,
我輕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細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
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只是,
就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
舍棄了輪回,
只為,
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倉央嘉措的一生是個難以捉摸的謎,也是一個永恒不朽的傳奇。他是一個僧人,卻寫盡了凡塵俗世的情和愛,他的情詩猶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無數(shù)男女的心房,他的傳奇、他的故事讓人們?yōu)橹浴K萌A麗與憂傷,寫盡了人生的美麗與哀愁,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種完美。彗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暫,但絕不黯淡或沉淪。他在天際劃過,卻留下世間最美的詩詞,讓后人孜孜不倦地品讀。
最后感謝由白龍作曲,降央卓瑪?shù)难莩?,為大眾所熟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