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xù)整理師Sophie整理師的親子整理的主題分享。上一篇見Sophie:當我們教孩子親子整理的時候,我們在教什么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將早教的教學目標納入到親子整理的具體步驟中來呢?
我們要用到的方法應該隨著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發(fā)展特點和所處的環(huán)境變化,不斷地進行調整和改變。
年齡變化與早教重點
第一階段:0-1歲,周歲以內的嬰兒。
日常早教,以感官功能訓練、動作訓練、語言發(fā)聲訓練和親子交往為主。
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喜歡觀察大人的表情、語言和肢體動作,大運動逐步發(fā)展,手指的精細功能也在慢慢開發(fā),我們的親子整理以展示為主。
比如:在孩子面前折疊衣物,收拾玩具,讓孩子用手抓握去感受衣物和玩具的不同觸感;用明確的語言告訴孩子我們正在做的動作和物品的名稱。幫助孩子理解語言和物品及動作之間的對應關系,促進孩子認知的發(fā)展,為之后的親子整理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1-3歲的孩子。
大運動的發(fā)展使他們和周圍的環(huán)境以及他人產生了更密切的聯(lián)系,促進了他們認識和理解世界,認識自身的能力,逐步去探索更多的事物。這個階段的孩子,十分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渴望和大人之間的互動,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提供恰當?shù)囊龑ВС趾⒆幼鲆恍┝λ芗暗氖虑?,讓他們獲得自信心。
我們可以結合一些簡單的指令,讓孩子把物品放到指定的地方,這里要注意,指令一定要清晰明確簡單,比如:寶寶,請把這塊紅色的積木撿起來,放到這個紅色的盒子里面;或者“請把這個小熊玩偶放到你的小床上面“。在我們的支持和幫助下,孩子通過一次次這樣小小的的嘗試,就可以逐步提高能力的上限。
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邏輯和習慣,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來引導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比如:按玩具的顏色或形狀、衣物的手感、繪本的大小、日用品的使用場景等等,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他們自由探索,去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積極地表達出來。
特別在意物品的歸屬權和所有權。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敏感時期,引導孩子建立邊界意識,守住自己的邊界,學會尊重別人的邊界,在按照自己的規(guī)則管理好自己物品的同時,也要換位思考,尊重他人使用物品的習慣,有“利他”的意識。
我們具體怎么做呢?
比如:在家里為孩子劃定固定的區(qū)域來玩耍和學習,提供專屬的收納空間,開辟專屬的衣柜或者衣柜里的專屬區(qū)域、獨立的書柜和玩具柜等等,優(yōu)化日?;顒拥膭泳€,把相關的物品就近收納。
另外,根據(jù)孩子的身高來規(guī)劃物品的收納位置,最感興趣的物品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也就是我們整理中所說的從腰部到視線高度這個范圍內的“黃金區(qū)域“。要注意,黃金區(qū)域是隨著身高而變化的,因此物品收納的位置也要隨著孩子的身高增長隨時調整。
此外,在做專業(yè)整理咨詢時,我們默認孩子的性格色彩都是紅色,因為孩子天性活潑,熱愛自由,無拘無束,不適合做過于細致的收納,不擅長物歸原位,不感興趣的事情很難堅持。
所以,在整理的時候,遵循大的分類原則就好,不要做非常細致的分類,收納要方便快捷,一步到位,并且做到可視化。最好是可以做到“拿出來,放回去“,拿取都用一個步驟完成,這樣會減少歸位的障礙,讓孩子養(yǎng)成日常及時物歸原位的好習慣。
從獨立管理有形的物品開始,孩子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有自己做事和做決定的機會,通過一次次的正向反饋,建立起自信心和能力感。從而延伸到管理無形的時間上,我們可以與孩子商量一起制定日常生活的時間表,用清單管理自己的學習任務等等。
通過早期的親子整理,我們可以培養(yǎng)出有條理、內心有規(guī)則、獨立自主、有自信、有決斷力、有自控力、懂得尊重他人,有同理心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在入學之后很少有行為方面的問題,也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和未來的生活。
我的經驗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踐行親子整理到目前的現(xiàn)狀。
我家有一個剛滿4歲的女孩,通過這兩年的引導和幫助:
她現(xiàn)在已經能非常清楚地掌握自己所有物品的位置,能夠準確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之后再放回原位。
可以幫助我把洗好疊好的小件衣物、襪子等放回到她衣柜里固定的位置,也有了清晰的分類意識,時不時還會提醒我她的一些玩具和衣物可以送人或者捐贈處理。而且親子整理對她思維方面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她能夠合理地安排一些日常小事的先后順序,描述事情時的邏輯十分清晰。
親子整理初級階段的成果我自己是相當滿意了。
這是她的娛樂區(qū)域
收納了幾乎全部的玩具,包括兩個玩具收納柜和一塊游戲區(qū)域,以及展示區(qū)域。收納柜的高度都處于學齡前孩子身高的黃金區(qū)域,可以讓孩子自己輕松地管理物品,基本上所有的物品都做到了可視化收納,符合孩子的性格特點;而且還避免了柜子傾倒或者高處物品掉落產生的安全隱患。
收納柜A
主要收納樂高
磁力片、塑料積木
黏土
每一個抽屜收納一大類的玩具,一目了然。除了固定位置之外,每個大類下面不再做進一步的分類。滿足之前提到的拿取一個步驟完成的原則,方便孩子自己整理。
這個白色8格收納柜B的中間區(qū)域是桌游。
暫時不玩的裝在收納盒里,拉出來也可以很方便地拿取和更換。左右每一格分別存放不同類型的玩具,使用合適尺寸的收納盒來收納零碎的小玩具,現(xiàn)在孩子已經很熟悉不同物品的位置了。如果您是剛剛開始引導孩子做整理的話,建議使用圖形標簽,來幫助孩子記憶物品位置,便于歸位。
另外,這個區(qū)域遵循收納的二八原則,為將要添置的物品留出20%左右的機動空間,有利于玩具和空間的代謝循環(huán)。收納柜上方是展示區(qū)域,和孩子視線平行,她可以放置自己喜歡的玩具和手工作品,讓孩子在管理自己的空間過程中,享受到更多的樂趣。
繪本收納區(qū)域
左邊的書架這兩層剛好在孩子伸手可及的黃金區(qū)域,最下面一層收納單行本的中文繪本,第二層收納英文繪本和部分成套的精裝中文繪本,按照大小尺寸排列,既美觀,又方便用簡單的指令指導孩子及時歸位。
年齡更小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嘗試按繪本書脊的顏色排列收納,孩子在學習認識顏色的同時,還增添了很多的趣味。
邊落地的繪本架用來收納最常讀的繪本,封面展示出來,孩子自己拿取和歸位都非常容易。
這兩個書架不僅方便孩子自己管理,而且還剛還處于她的視線高度范圍,很容易吸引注意力,幫助她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是我和孩子用撿來的樹枝一起做的一個小手工,掛在玄關處適合她身高的位置,用來收納她的發(fā)夾。
前面提過的孩子獨特的分類規(guī)則。一開始我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根據(jù)顏色分別收納好的,現(xiàn)在的樣子是孩子自己調整后的結果。
她告訴我:中間都是蝴蝶結,剩下的發(fā)夾中,左邊都是她喜歡的顏色,右邊都是她不喜歡的顏色。
雖然我本身有一點強迫癥,剛開始對這個顏色陳列覺得有點別扭,但還是尊重了她自己的規(guī)則,也十分欣慰,她有自己的邏輯并且可以自信清晰地表達出來。
我們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整理能力,是期望讓孩子
學會管理自己的物品
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
這樣讓他能夠獲得一種胸有成竹的自信
由此激發(fā)出孩子的內驅力
培養(yǎng)起自主感和自控力
希望他們能懂得珍惜物品
從而學會珍惜時間
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
我們希望他們能把從整理中獲得的這些能力運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他會覺得我的生活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可以安心地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并不斷拓展自己認知的邊界,這是一個非常良性的循環(huán)。
在親子整理的過程中,我們作為家長也學會了后退一步,有智慧地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旁邊觀察和守護,在恰當?shù)臅r候給予必要的支持,獲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這種親子關系既自由又親密,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
祝愿我們都能在親子整理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長,收獲美好的親子關系和更優(yōu)秀的彼此。
文中圖片來自居易整理工作室親子沙龍活動現(xiàn)場及整理師Sophie的家庭照片。
作者介紹
Sophie 河南屋顏整理主理人 方寸間整理學院講師 中國軟裝協(xié)會認證高級規(guī)劃師
推薦閱讀:
Sophie:當我們教孩子親子整理的時候,我們在教什么
整理師教你如何讓孩子整理玩具
整理師教你如何讓孩子整理玩具
整理師是如何整理收納自家孩子物品玩具的
家居整理案例:和4歲半孩子一起整理玩具
「童潼: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整理習慣」直播要點整理
「童潼: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整理習慣」直播要點整理
整理師告訴你:怎樣整理孩子的“云開學”空間
整理師告訴你:怎樣整理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