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遺像和老人過去的照片不一樣,照片可以在家中任何地方擺放和懸掛,但遺像是有一些禁忌的,不可以隨便擺放。那么,老人遺像究竟放在家中哪里比較合適?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對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還真的不清楚。下面就和各位朋友一起討論交流這個問題。
老人遺像主要是逢年過節(jié)或者老人生日對老人進行祭奠和懷念的,所以,從古到今,老人去世后,遺像的擺放都有一定的講究。
首先,老人去世后,第一時間,要給老人選擇遺像,就是從過去的照片中選擇最適合做遺像的照片進行放大、加框(黑色。在過去,當(dāng)?shù)剞r(nóng)村沒有照相館,一般到公社或者縣城有照相館的地方放大,如果老人的照片模糊或者沒有照片,可以找畫像師根據(jù)照片畫像,或者根據(jù)親人的描述畫一個遺像。
做好的遺像首先要在老人出殯時使用。出殯前,在停放老人尸體的屋子設(shè)靈堂,遺像就擺放在靈堂的中央,兩邊是長明燈,遺像前是香爐和各種祭品,前來祭拜的親朋好友要跪拜、鞠躬和上香。
出殯時,由老人的次子手捧老人遺像(長子帥孝子盆),走在最前面,如果是獨子,遺像由長孫或者外甥捧著,后面是孝子孝女和親朋好友送殯隊伍。老人下葬后,將遺像捧回家中。
之后的時間里,就是兒孫后代對老人的懷念和祭奠,那么,老人的遺像擺放在家中哪個地方比較合適呢?
在舊社會,農(nóng)村有錢人家都有專門擺放祖先牌位和“遺像”、祭奠和供奉祖先的屋子,只是“遺像”不是照片,而是各代祖宗的手繪像,以此代替遺像。每逢過年過節(jié),或者家族商議大事,都要到擺放祖先牌位和“遺像”的屋子祭奠祖先,或者議事。
比較富裕但沒有更多屋子專門設(shè)立祭祀堂的農(nóng)民,會專門騰出一間屋子擺放祖先的遺像和牌位,供逢年過節(jié)家人祭奠。
一般貧苦農(nóng)民沒有房子,或者房子比較少,不僅建不起專門供奉祖先牌位和遺像的屋子,甚至連一間空房都沒有,那就平時把祖先的遺像放在柜子里,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請出來放在堂屋桌子上,臨時設(shè)一個祭奠的地方,擺上香爐和祭品,供家人跪拜祭奠。
我老家過去就是農(nóng)村的,那時候,也沒有多頭房子,爺爺、奶奶也沒有照片,記得每年春節(jié)時,父親會從柜子里拿出一個布卷軸,展開掛在堂屋的桌子上方墻上,記得當(dāng)?shù)亟小把榔恰保ǚ窖裕?,我認(rèn)為應(yīng)該是“爺魄”,就是爺爺(祖先)的魂魄。其實,就是祖先的“靈位圖”,上面是標(biāo)題是“X氏堂歷代宗親昭穆考妣之神位”,西面是按輩分排列的已逝祖先名諱。這大概就是現(xiàn)在擺放遺像的淵源。
這種“靈位圖”在文革中被當(dāng)作“四舊”批判和銷毀了,留下的不多。我岳父家還有一個,每年過春節(jié)都會請出來掛在專門祭奠祖先的屋子里祭奠,屋子里還同時擺放著已逝岳父的黑邊遺像。
總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農(nóng)村有錢人家都有專門供奉祭奠祖先的屋子,常年設(shè)有靈堂,擺放有貢品,普通人家的老人去世后,遺像都是逢年過節(jié)才請出來祭奠,一般都是在正房或者正屋的廳堂(客廳)設(shè)立一個臨時祭奠靈堂,將老人遺像擺放在桌子中央,兩邊是蠟燭,中間是香爐,前面是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