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的哥哥》簡直讓飄隨時隨地發(fā)掘新寶藏。
今天新更的一期,張淇說他每天錄完節(jié)目摘下麥克風,必須要給媳婦打電話。
我的世界里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
而她的世界里人就太少了
不少人喊著被甜到了。
飄倒覺得這話難得的不在張淇如何“寵妻”。
而是,當他作為公眾人物,生活更豐富成了一種客觀事實。
能夠代入另一半處境,主動通過溝通來維持彼此步調(diào)的一致,其實是一段親密關(guān)系能長久維系的關(guān)鍵。
至于上一期二公,也有位哥哥刷新了飄的印象——
舞臺上性感扭胯的智霖哥!
飄一直覺得,張智霖身上有種相當老派的紳士感和體面。
這樣的人,對內(nèi)對外,求的都是一份隨時隨地,掌控之內(nèi)的得體。
讓他在臺上即興舞蹈(還是這么騷氣的),想必是要跨過些心理障礙。
最好笑是表演結(jié)束后的張智霖。
和觀眾互動,比誰都興奮,顯然后勁極大。
跨出舒適區(qū)的驚喜感。
無論對本尊還是只是戲外看客的我們,都能帶來不小的精神力。
這點在看《浪姐》第一季時,飄就領(lǐng)教到了。
而,作為《浪姐》的正統(tǒng)后作。
不得不說,《披哥》的表現(xiàn),的確遠優(yōu)于市面上同類節(jié)目。
畢竟,自從《浪姐》第一季成為爆款,打著 “哥哥” 旗號的新節(jié)目可不少。
可惜播出后,要么是輸了口碑的黑紅,要么干脆糊到親媽不認。
哥哥綜藝做不好,一度是大家共識。
如今《披哥》的受歡迎,倒讓不少人猶豫了:
這算是給哥哥綜藝正了名?
甚至飄看網(wǎng)上討論,有不少人在感慨,還是哥哥節(jié)目有意思啊,比姐姐好看太多了。
對此,飄有些話不吐不快。
先來討論一個問題——
為什么之前大多的哥哥綜藝,總是不討喜?
必須承認,“哥哥”概念從被內(nèi)娛綜藝啟用時,就是對標“姐姐”來的。
當有《浪姐1》這樣的珠玉,在前面定了調(diào),著了色。
對作為后來者的哥哥,要問觀眾最期待看到什么?
那必然是,和姐姐一樣,卷起來。
但事實大家也看到了。
大伙想看哥哥們內(nèi)卷,哥哥綜藝卻在有意無意展現(xiàn)男藝人上節(jié)目的輕易。
典型如《追光吧!哥哥》。
嘉賓都是什么表現(xiàn)?
油膩出新境界的印小天,杜淳。
抱著大提琴出場,貌似憋著大招要放的于朦朧。
結(jié)果不足20秒的solo表演,不禁懷疑他是不是來搞笑的。
非專業(yè)的還能用跨界借口挽個尊,專業(yè)搞過男團的呢?
陳志朋,節(jié)目里以前輩自居,架子擺上天。
但上了舞臺,明明是自己的成名曲,跳起來卻氣喘噓噓,身體仿佛生銹。
連身材管理也糟糕。
業(yè)務(wù)能力一般,自我感覺卻良好。
這還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幾乎整個哥哥團,都好像在傳達一種輕松姿態(tài)——
沒必要卷。
甚至,節(jié)目組也想沒讓他們卷。
正如飄剛才列舉的那些拿著放大鏡都找不到一絲努力的表演,在其他嘉賓那,得到的都是“太炸了”之類的評價。
正如于朦朧從初舞臺到合作表演,次次劃水,卻從不必擔心淘汰。
當“哥哥們干什么都有人捧場”的友好氛圍,與敷衍糊弄“相映成趣”。
它幾乎直指了當下男藝人的境況:
有更多老本可吃;被更多寬容包裹。
甚至,表現(xiàn)得不好也沒關(guān)系。
黑紅也是紅嘛。
被嘲油膩的哥哥們, 一樣有機會憑沙雕出圈, 迎來事業(yè)第二春。
說白了,油膩的舞蹈動作還只是表面。
之前的哥哥綜藝,讓人覺得不適的根源——
環(huán)境待他們從來不薄,單純玩玩游戲耍耍寶也能交差。
但,即便面對是游戲。
也有只要來了,就努力一把好好玩的選手。
和迷之自信,實質(zhì)玩不起的人。
杜淳微博曬出和朋友的聊天記錄
對于蹦跶的后者。
和所有觀眾一樣,飄是恨不得潑一盤冷水,好教他們清醒清醒的。
而此時節(jié)目組在做什么呢?
給他們上價值。
內(nèi)娛哥哥綜藝總是不討喜的原因之二:
節(jié)目制作方令人迷惑的意圖。
其實,要說制作方絲毫不關(guān)注市場的,也挺冤枉。
飄之前就說過。
《追光吧》在捕捉市場風向,借鑒爆款元素的操作上,可謂十分及時——
姐姐成團節(jié)目剛火,他們沖著噱頭,立刻對標做了哥哥。
30+姐姐談性別困境,打破定義。
他們價值也上得明晃晃:哥哥也有故事和眼淚,也想追夢。
至于另一檔《元氣滿滿的哥哥》,怎么來的?
原名《元氣少年》,本來是男藝人們聚一起捉迷藏,展現(xiàn)兄弟友情的原創(chuàng)節(jié)目。
因為撞上《浪姐》播出,干脆將名字改成與其對仗的格式。
但,也正因為這一昏招,《元哥》把自己徹底置于尷尬境地——
本來是個男藝人們聚一起捉迷藏,展現(xiàn)兄弟友情的原創(chuàng)節(jié)目。
硬要對標“姐姐”,只會讓人想多減一星。
因為大家心知肚明,和女藝人比,男藝人因性別和年齡而遭受的困境和壓力,要小得多。
這也決定了,在怎么也紅不了的男藝人群體里。
遺珠不能說沒有。
但單純的糊咖也許更多。
像李汶瀚,出道后節(jié)目一直也沒少上。
前腳在《我就是演員》第三季里陳述自己的演員夢。
后腳又來《追光吧!哥哥》做偶像夢。
這不叫沒有選擇,是選擇太多。
至于為什么水花不大,難道還能怪有人攔著他追夢了?
說白了,中年男選秀,本質(zhì)就更像個偽命題。
跟風的制作者,即便學(xué)得了皮,也無骨可畫。
即便是《披荊斬棘的哥哥》,也只是高明在“曲徑通幽”——
不上性別價值。
在對“哥哥”的解讀上,它盡量減少性別視角。
而是將哥哥作為一個個獨立個體,去挖掘他們身上,更多元化的人格魅力。
比如趙文卓,一直給人硬漢打星印象的老派藝人。
追了節(jié)目里才發(fā)現(xiàn),33個哥哥里,屬他的“融入”決心最徹底。
融入的姿態(tài),也最好笑。
舞臺表演,他一本正經(jīng)的散發(fā)魅力。
私下組內(nèi)交流,大家嘻嘻哈哈,他坐著默默觀察。
誰第一時間有情緒,應(yīng)該怎么安撫,秉持什么原則,他又有一桿秤。
所以,哪怕趙文卓從做派到思維方式,其實都透著股傳統(tǒng)的大男子氣。
卻并不會讓人感到半分討厭。
因為從他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種主動的,放下包袱的真誠。
而這種主動,絲毫不會顯得他虛弱。反而能讓人感受到他的強大自信,與自我的完整。
正如他所普及的關(guān)于“抱拳禮”的內(nèi)涵:
拳頭代表我有力量,但我選擇把它遮住一半,以示對你的尊重。
再比如飄之前已經(jīng)寫過的李承鉉。(點這回顧)
在他身上,傳統(tǒng)性別氣質(zhì)的區(qū)分是模糊的。
他讓你認識到,感性,細膩,柔軟,共情,這些從不是性別專利。
而是共同屬于人的美好特質(zhì)。
姐姐可以有有姐姐的豐富,哥哥也能有哥哥的好玩。
哥哥綜藝,制作者要如何先跳出自己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不帶性別偏見地去展現(xiàn)嘉賓的魅力。
或許才是節(jié)目想要做好,做得被大眾接受,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文卓繡花讓我笑到頭掉
因為這決定了節(jié)目懷抱的,究竟是一顆簡單的'看見”之心:只展現(xiàn)不同,不分高下。
還是,非要爭那沒必要的一口氣的傲慢——
女性重新出發(fā)?那男性也要。
可以這么說。
內(nèi)娛哥哥綜藝做到現(xiàn)在,相對來說只有《披哥》,巧妙避開了大眾對哥哥綜藝的雷區(qū)。
它的確做到了好看。
而這種好看,很大程度歸功于,節(jié)目組請對了嘉賓。
飄飄追《披哥》時,時常能在彈幕里看到這種感慨:哥哥們好全能啊,真神仙打架,不用努力都是老藝術(shù)家了。
這話其實沒錯。
看看節(jié)目組請來的哥哥們——
大灣區(qū),家庭主夫,打戲明星,搖滾老炮……他們每個人,都有足夠滾燙的人生讓我們探索。
他們每個人,從登臺開始,就是完成體。
他們相信自己的完整。觀眾亦然。
而在這種完整之外,當哥哥也懷抱認真態(tài)度,愿意主動逼一逼自己,擴充一下本來“完整”的邊界。
就顯得格外難得。
看哥哥,觀感是有趣的,刺激的,充滿爽感的。
而這種爽感,和看姐姐綜藝時又完全不同。
一個對比——
《披哥》初舞臺,是哥哥們借著自己的經(jīng)典作品,回首少年時。
這是一場對“完整”的慶祝和狂歡。
很浪漫,很豐富,很動人。
再回想一下《浪姐》的初舞臺?
其實挺狼狽。
除了因為必須選擇唱或跳,對很多姐姐來說等于在非舒適區(qū)表演。
還有就是,姐姐知道自己在被審視,隱隱可見的緊張。
但,這些狼狽里,又實實在在有另一種動人——她們有勇氣接受審視。
和哥哥們巔峰之后往回看的云淡風輕相比。
姐姐們,其實沒那么篤定自己的完整。觀眾也在嚴苛審視著她們的完整。
她們是靠著一股精神力,來交作業(yè)的。
她們努力的理由,不僅僅是因為我想要,還有我必須要。
看《浪姐》,飄感受到的,是另一種背水一戰(zhàn)的爽感。
是一種不服輸?shù)钠磩艃?,是越虐越強的蓬勃生命力與精神力。
是清醒堅定地接受挑戰(zhàn)的意志——
站上舞臺,就得交出新的自己。
回到開頭提出的問題。
《披哥》成功嗎?成功。
但說他的自在簡單,輕輕松松贏了姐姐?
這話也未免太讓人寒心。
《披哥》的好看,并無法深究。
哥哥們的體面、精彩,一半是嘉賓自身超強魅力加成。
另一半,也確實來自節(jié)目組的“寬容”。
明眼人都能看出,它在賽制方面,顯然是“去激烈化”的。
都是組團出道,它提出的是一個“全能唱演團”的新概念。
很難說沒有讓他們開心做自己,想唱歌唱歌,會跳舞的跳舞的考慮。
出道人數(shù)也增加為17人,淘汰壓力明顯降低。
目前舞臺其實已經(jīng)演過三輪,也只是暫時淘汰了3人。
看節(jié)目組口吻,后期還有很大可能回來。
哥哥們面對的壓力,在設(shè)置上就被弱化了。
作為同宗前作的《浪姐》,節(jié)目中很多時候姐姐是沒有選擇的,而《披哥》這里,也會多些商量余地。
節(jié)目里的幾個rapper出于嘻哈圈屬性的要求堅決不跳舞,節(jié)目組和嘉賓們也都予以理解。
當節(jié)目與觀眾,那些刻意的,或者并非刻意,只是長久積累下的習慣性因素,共同塑造出了哥哥和姐姐節(jié)目,輕松與辛苦的對比。
某種程度上,它深層次反映了內(nèi)娛性別現(xiàn)狀。
男明星的職業(yè)環(huán)境,天然比女明星友好。
這就決定了,對哥哥們來說,哥哥綜藝,是錦上添的花,是乘勝追擊,是送他們再上青云的那股風。
但對姐姐來說,這是一場早已準備好,卻遲遲才開場的戰(zhàn)斗。
哥哥很棒。但,恕飄直言。
我們更需要姐姐。
你當然可以沉迷于云端之上,無棘可斬的爽。
但對著還身陷陰影,和命運斬浪的她們,甚至我們自己。
還是別只輕飄飄喊出一句,何必披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