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一剎那”這個詞來表示時間極為短暫。佛經(jīng)說在人的一個念頭中就含有九十個剎那。
“一剎那”,這個詞本是古印度梵語的音譯,是古印度的一個時間單位。唐代玄奘取經(jīng)回來寫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時極短者,謂剎那也,百二十剎那為謂剎那也,六十咀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
一剎那”(yi cha na)在古代印度梵典《僧祗律》中有這樣的記載: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yù),二十羅預(yù)為一須臾,一日一晝?yōu)槿А?/p>
照此,我們可以推算出具體時間來。即一天一夜24小時有480萬個“剎那”,或24萬個“瞬間”,或12千個“彈指”,或30個“須臾”。一晝夜有86400秒,那么一“須臾”等于2880秒(48分鐘),一“彈指”為7.2秒,一“瞬間”為0.36秒,一“剎那”卻只有0.018秒,比電光石火還快。
這樣,我們可以看到“剎那”所代表的時間都是極為短暫的。
佛家常用“剎那”這一概念表達(dá)時間一切事物生死變化,謂之“剎那無?!?。如《景德傳燈錄·僧那禪師》:“無一塵許間隔,未嘗有一剎那頃斷續(xù)之相”。
佛家常說的“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就更讓人感慨萬千了。我們經(jīng)常說幾十年彈指一揮間 ,一個晝夜就有1.2萬個彈指 ,而 將幾十年比喻為一彈指的時間,真讓人有點悲傷的感覺,滄海桑田在宇宙中也只不過是“一剎那”罷了。
佛教中用什么詞表示極長的時間呢?這個詞就是“劫 ”。古印度傳說認(rèn)為,世界經(jīng)過若干萬年就要毀滅一次,這就是一劫,再重新開始。這樣一個周期就是周而復(fù)始。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