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WTO)發(fā)布最新一期全球商品晴雨表顯示,全球商品貿易將在 2021 年繼續(xù)復蘇。
WTO并表示,特別是在最近一個月中,全球商品晴雨表的所有成分指數均高于趨勢并呈上升趨勢,凸顯了復蘇的廣泛性,并預示著貿易擴張步伐加快。
全球商品晴雨表是世界貿易的綜合領先指標,可提供有關商品貿易軌跡的實時信息和最近趨勢。該晴雨表的當前讀數為109.7,比指數基線值100高出近10點,比去年同期同比上升21.6點。WTO指出,這既反映了當前經濟復蘇的力度,也反映了去年疫情時期貿易震蕩的深度。此前,WTO預計2021年商品貿易量增長8%。
消費需求強勁信號顯現(xiàn)
在本期全球商品晴雨表的各項成分指數中,漲幅最大的是出口訂單指數(114.8)、空運指數(111.1)和電子元件指數(115.2),所有這些趨勢都對近期貿易發(fā)展具有高度預測性。
同時,汽車產品指數(105.5)的上升則可能反映了消費者信心改善,因為信心通常與耐用品的銷售緊密相關。原材料指數(105.4)也是如此:這些原材料中大部分都是木材,主要由用于房屋建筑的木材制成。
最后,集裝箱運輸指數 (106.7) 的強勁表現(xiàn)更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在疫情期間海運表現(xiàn)良好。
最新的全球商品晴雨表與WTO在 3 月 31 日發(fā)布的貿易預測大致相符,該預測預計 2021 年世界商品貿易量將在去年下降 5.3%后增長 8%。
WTO也警示道,在短期貿易前景相對積極的情況下,也不要忽視區(qū)域差距、服務貿易持續(xù)疲軟和疫苗接種時間表滯后(特別是在貧窮國家)等下行因素。
1-2季度貿易數據將出現(xiàn)強勁增長
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全球貿易一直在恢復之中,彼時疫情擴散促使許多國家采取了封鎖措施,并引發(fā)了世界貿易的急劇下降。在大量封鎖措施生效的同時,2020年第二季度商品貿易量一度同比下降15.5%,不過到了2020年第四季度后,貿易量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WTO表示,雖然 2021 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的全球季度貿易量統(tǒng)計數據尚未公布,但預計將出現(xiàn)非常強勁的同比增長,一部分原因在于近期貿易開始走強,另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去年全球貿易降速較大。
據中國商務部數據,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出口和進口規(guī)模均創(chuàng)歷史同期新高,呈現(xiàn)穩(wěn)中加固、穩(wěn)中向好態(tài)勢。
同比看,以人民幣計(下同)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增長29.2%、38.7%和19.3%,進出口增速創(chuàng)2011年以來同期新高。與2019年同期相比,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增長20.5%、22.5%和18.2%,也處于較高水平。
同時,中國進出口對全球資源要素吸引力增強。對歐、美等傳統(tǒng)市場出口增長46.9%,拉動整體出口增速22.4個百分點。與新興市場貿易聯(lián)系更加緊密。東盟繼續(xù)保持我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1.4%。中國出口附加值穩(wěn)步提高。手機、家用電器、汽車、液晶顯示板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單價分別上漲7.1%、4.5%、6%和5%。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指出,一季度外貿“淡季不淡”,最根本的還是國際需求有所回暖和中國外貿產業(yè)強大供給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穩(wěn)外貿政策的保障能力、外貿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活力、產業(yè)鏈供應鏈的配套能力形成的疊加效應,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就地過年”等階段性因素也拉高了進出口增幅。一季度外貿良好開局原因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既是政府、行業(yè)和企業(yè)共同努力的結果,也體現(xiàn)了國際消費者和采購商對中國外貿的堅定信心。
不過,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也表示,同時要清醒看到,當前外貿發(fā)展仍面臨諸多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宏觀上看,面臨三大挑戰(zhàn)。首先,疫情仍是最大不確定因素,全球疫苗供應失衡,跨境貨物和人員流動依然受限。其次,全球化遭遇逆流,貿易問題政治化直接影響國際化生產、供給和貿易能力,干擾國際貿易秩序。第三,國際產業(yè)鏈供應鏈深刻調整,不穩(wěn)定性增加。微觀上看,外貿主體多重承壓。
展望2021年全年,在謹慎樂觀的同時,WTO也提出,疫情繼續(xù)對貿易前景構成最大威脅,因為新一波感染很容易破壞貿易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