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產特斯拉交付,新時代撲面而來 來源:華研數據
12月30日,國產特斯拉正式交付,首批客戶是公司內部員工。
最為浪漫的是,交付現(xiàn)場有特斯拉海歸員工從特斯拉“前備箱”里拿出鮮花求婚。
距離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開工,過去還不到一年,按天數是第357天。
怪不得馬斯克高度贊揚中國速度,他甚至很激進的說,未來特斯拉很可能是一家中國公司。
雖然這哥們經常滿嘴跑火車,但他這次說的很可能是對的,因為全球找不到第二個這么支持電動車發(fā)展的國家了。
經常閱讀詩與星空的讀者都會了解,表哥非常推崇電動車。
需要明確的是,未來的新能源車時代,絕不會像燃油車時代,由某一種或者少數幾種方式一統(tǒng)天下。燃油車是歷史發(fā)展上的一個偶然,而新能源車會百花齊放,從電動車到燃料電池到天然氣… …
也許,燒柴火的也行。
但是,在所有新能源形式中,最容易脫穎而出的,表哥認為是電動車。
一、氫燃料的優(yōu)缺點
作為汽車新能源,氫燃料有很多優(yōu)點:清潔無污染(燒完是水)、易操作(不像充電站充那么久)、相對安全(也有炸的)、動力充沛… …
不少人對氫燃料一知半解,很多傳統(tǒng)能源的大佬甚至堅信氫燃料會超越電。甚至有人拋出了氫能源是“終極能源”的論調。
實際上,氫燃料有它難以回避的缺點,和電一樣,氫也是二次能源,轉換過程中會有污染和能源損耗。
高純度氫能的獲取并不容易,大規(guī)模的制取和存儲,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就連現(xiàn)在氫能源車的老大—豐田,也只敢規(guī)劃2050年實現(xiàn)5%的氫能源車占比。
和氫相比,對電的生產和儲備,人類太熟悉了?,F(xiàn)在唯一的障礙是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未來電動車大概率是使用固態(tài)電池。
工程院院士楊裕生預測最終氫能源在新能源車中的占比,大約5%左右。這個預測和豐田的規(guī)劃殊途同歸。
二、發(fā)展新能源車是堅定不移的基本國策
1、里程焦慮是個偽命題
和絕大多數吃瓜群眾們考慮的不同,表哥認為,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其實是個偽命題。
第一輛燃油車有沒有里程焦慮?
有的,因為那時候壓根沒有加油站。
解決里程焦慮是靠續(xù)航嗎?非也,是靠遍布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加油站。
表哥有年自駕去西藏,在蘭州附近,跑到一條新修的高速公路上,油箱亮著紅燈沖到中國石油的加油站的時候,表哥認為解決焦慮的不是油箱足夠大和續(xù)航里程足夠長,而是親切的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標志。
如果滿大街都是充電樁了,甚至任何停車場都可以充電了,吃個飯喝杯咖啡都可以快速充電了,你還會有里程焦慮嗎?
回到100多年前,是先有汽車,還是先有加油站?
其實充電站是一樣的情況,現(xiàn)在基礎設施不足,并不應該成為不發(fā)展電動車的理由。反而應該鼓勵整個行業(yè)發(fā)展,能夠迅速的實現(xiàn)彎道超車。
電動車和充電站是相輔相成不斷共同發(fā)展的,待到全國河山一片紅,電動車就不會有什么里程焦慮了。
你想,納智捷大7都沒有里程焦慮… …
2、中國是個“貧油國”
雖然李四光摘掉了中國“貧油國”的帽子,但是,現(xiàn)在中國有超過3億輛機動車。原油依賴度超過70%,根本做不到原油自給自足。
更為重要的是,做不到可控。
2019年發(fā)生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可控至關重要。
所以我們看到芯片產業(yè)玩命投入,智能制造蓬勃發(fā)展,而原油則是心底深深的痛。
如何解決?
誰是原油的消耗大戶?
表哥以前提出這個論點的時候,被抨擊說原油主要是變成了化工制品,而非燒了。
和表哥爭論數據其實是徒勞的,據中國石化年報,公司的原油加工總量是2.39億噸,生產出的成品油總量是1.51億噸。
所謂成品油,就是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最終被燒了的。
也就是說,大半原油,都煉制成了成品油給燒了。
一方面,國家需要汽車工業(yè)來提振經濟;另一方面,能源安全是心頭之痛。如何解決這個曠世難題?
換道超車。
截圖來自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0年)》征求意見稿
你看,工信部終于露出了真面孔,推廣新能源車本來就不是為了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而是解決能源可控問題。
如果留意近年來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你會發(fā)現(xiàn),國家近乎不計一切代價在補貼新能源。從動力電池到整車,從稅收優(yōu)惠到直接打錢… …
有些人,包括以前的表哥,都看不慣這種無差別的補貼。里面孕育著見不得光的PY交易、不思進取的騙補企業(yè)。
直到有一天,表哥分析隆基股份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已然成為光伏行業(yè)的世界頂級巨頭的時候,豁然開朗。
國家并不差這點補貼的錢,只要能補貼出一個隆基,也值了。
動力電池領域,像隆基那樣體量的世界級巨頭,正在高速成長,它給奧迪寶馬電動車供應動力電池。
它的名字叫寧德時代。
整車領域,全套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廠家,也在成為世界級的企業(yè),它把電動大巴車賣到美國德國。
它的名字叫比亞迪。
在馬斯克的電動皮卡發(fā)布后還不確定猴年馬月問世的時候,比亞迪的電動卡車已經正式商用了。
… …
有人說,動力電池的原材料也很大一部分依賴進口啊。表哥從頭到尾都在說可控,可控的意思是,這些原材料可以掌握在我手里,無所謂在哪。
全球最大的鋰礦基本都有中國資本入主,位于剛果的全球最大鈷礦更是早早被中國資本鎖定。
和朝三暮四的中東那些阿拉伯大爺們相比,我們對動力電池產業(yè)鏈的控制力太強大了。
三、群狼共舞
特斯拉的到來,最緊張的還是造車新勢力們。
蔚來最近發(fā)布了三季報,截至9月底的第三季度,蔚來凈虧損25.54億元人民幣 (約合3.57億美元) ;截至季末,蔚來汽車持有的現(xiàn)金、現(xiàn)金等價物、限制用途現(xiàn)金和短期投資總額為19.607億元(約合2.743億美元),不足20億元。
據分析師預測,蔚來虧損還將繼續(xù)擴大,2020年預計將虧損12億美元。蔚來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累計虧損60億美元。
蔚來創(chuàng)始人李斌表示,2020年全年的毛利轉正完全有信心做到,但具體哪個月、哪個季度,還要取決于銷量、電池成本、管理效率等綜合情況。
當開始盈利的特斯拉在中國開始大規(guī)模量產,月均燒錢1億美元的蔚來,還有沒有未來?
尤其是對于投資者,還有沒有信心再在蔚來身上投錢?
和蔚來相比,比亞迪的日子要相對舒服一點。公司不是單純的電動車生產廠家,公司還同步生產燃油車。
雖然車市遇到了寒冬,但比亞迪還搞手機代工。
總有一條路,會讓我賺錢。
數據來源:iFind,整理:詩與星空
2019年12月份,比亞迪“漢”在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成功完成風洞測試,結果顯示,漢的風阻系數為0.233,官方稱達到了全球量產車頂級水平。
比亞迪漢新車定位為中大型轎車,擯棄了純燃油版,包括純電和混動兩款,有望在2020年6月份左右上市。
有特斯拉這座大山橫亙在前面,它將成為價格標桿,國產電動車的定價都要深思熟慮了。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個好事,對行業(yè)來說也是好事。更低的價格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從而帶動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
此次交付中國制造特斯拉Model3為標準續(xù)航升級版,定價為35.58萬元(消費者大約可以獲得2.5萬元的新能源補貼)。
國產Model 3先期的零部件本土化率為30%,2020年年中將達到70%,預計年底實現(xiàn)100%本土化率。特斯拉甚至和寧德時代簽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下一步特斯拉的成本會繼續(xù)下降。
也就是說,到2020年底,特斯拉有望進一步降低售價,從而突破30萬的心理價格檔位。
新的時代,真的撲面而來了。
———— / END / ————
風險提示:本公眾號里任何作者的發(fā)言,都有其特定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決策需要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
新浪微博@華研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