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出自王維得《終南山》。全詩如下: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太乙是終南山得別名,又名太一,是秦嶺山脈得一段。天都傳說是天帝居所,這里指帝都長安。
終南山地形險阻、千峰碧屏、深谷幽雅。唐代詩人李白曾寫道:“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關于終南山,還有許多傳說故事。據(jù)傳楚康王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谷關關令,于終南山中結(jié)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到會有圣人經(jīng)過此關,于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游入秦。
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zhí)弟子禮,請其講經(jīng)著書。老子在樓南得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jīng)》五千言,然后飄然而去。傳說今天樓觀臺得說經(jīng)臺就是當年老子講經(jīng)之處。
終南山有兩條古道:一條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漢中、四川得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區(qū))進貢楊貴妃得荔枝,取道西鄉(xiāng)驛,不過三日即到長安,因此這條道又名“荔枝古道”。另一條是武關道,是西安經(jīng)商洛通楚、豫得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關歸”,走得便是此道。唐代韓愈去廣東潮州,途經(jīng)此地時寫下了“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得名句。
張衡曾在《西京賦》中描繪了終南山得雄偉:“終南山,脈起昆侖,尾銜嵩岳,鐘靈毓秀,宏麗瑰奇,作都邑之南屏,為雍梁之巨障。其中盤行目遠,深嚴邃谷不可探究,關中有事,終南其必爭之險也?!?/p>
自古以來,終南山就是隱居得圣地。在此隱居得知名隱士有姜子牙、趙公明、漢鐘離和孫思邈等人。如今,在終南山隱居得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