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說卦傳》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cè)岫?。邵雍為六十四卦配上序號,賦予六十四卦以數(shù)字,從1開始,一直大到無極之?dāng)?shù),所以六十四卦都有數(shù)。
把先天圖方圖編上序號:
64坤 | 63剝 | 62比 | 61觀 | 60豫 | 59晉 | 58萃 | 57否 |
56謙 | 55艮 | 54蹇 | 53漸 | 52小過 | 51旅 | 50咸 | 49遁 |
48師 | 47蒙 | 46坎 | 45渙 | 44解 | 43未濟 | 42困 | 41訟 |
40升 | 39蠱 | 38井 | 37巽 | 36恒 | 35鼎 | 34大過 | 33姤 |
32復(fù) | 31頤 | 30屯 | 29益 | 28震 | 27噬嗑 | 26隨 | 25無妄 |
24明夷 | 23賁 | 22既濟 | 21家人 | 20豐 | 19離 | 18革 | 17同人 |
16臨 | 15損 | 14節(jié) | 13中孚 | 12歸妹 | 11睽 | 10兌 | 9履 |
8泰 | 7大畜 | 6需 | 5小畜 | 4大壯 | 3大有 | 2夬 | 1乾 |
乾為1,乾得九五爻變成陰爻,得到大有卦;乾得九四爻變成陰爻,得到小畜卦;
乾得九三爻變成陰爻,得到履卦;乾得九二爻變成陰爻,得到同人卦;乾得初九爻變成陰爻,得到姤卦;是謂分?jǐn)?shù),分大為小,自上而下,故以陽數(shù)當(dāng)之。
各卦所當(dāng)之?dāng)?shù)為:
乾是1。
大有是1×360;小畜是1×360×360;履是1×360×360×360×360;
同人是1×360×360×360×360×360×360×360×360;
姤是1×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
一生二,為夬卦,當(dāng)12之?dāng)?shù)。二生四得大壯,四生八得泰卦,八生十六得臨,十六生三十二得復(fù),三十二生六十四得坤,當(dāng)無極之?dāng)?shù),是謂長數(shù)。長小為大,自下而上,故以陰數(shù)當(dāng)之。
乾得上九爻變陰爻,得到夬卦,夬得五爻變陰爻,得到大壯,大壯得四爻變陰爻,得到泰卦,
泰得三爻變陰爻,得到臨卦,臨得二爻變陰爻,得到復(fù)卦,復(fù)得初爻變陰爻,得到坤卦。
從先天圖方圖看序號:
2夬→4大壯→8泰→16臨→32復(fù)→64坤
這就是著名得“加一倍法”。
各卦所當(dāng)之?dāng)?shù)為:
夬是12。
大壯是12×360;泰是12×360×360×360;
臨是12×360×360×360×360×360×360×360;
復(fù)是12×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
坤是12×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360。
以乾為祖,六變生64卦,卦序號為奇數(shù)得為“分?jǐn)?shù)”,其數(shù)為乾卦數(shù)1乘以360得一次方、二次方、四次方、八次方、十六次方。卦序號為偶數(shù)得為“長數(shù)”, 其數(shù)為夬卦數(shù)12乘以360得一次方、三次方、七次方、十五次方、三十一次方。
天數(shù)起于乾1,地數(shù)起于夬12。
為什么夬卦數(shù)是12呢?因為8是天地之體,6是天之用,12為地之用。
6即一,12即二。
天八變而終于十六,地六變而終于十二。
天起于乾1,而終于姤1乘以360得16次方。
分?jǐn)?shù)從大有卦到姤卦,共16卦。
地起于夬12,而終于震12乘以360得13次方。
長數(shù)從需到震,共12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