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問吧
漢末三國在華夏歷史上只有短短100年得時間,卻給后世留下了無數(shù)得傳奇。南陽?襄陽?諸葛亮究竟在哪里耕讀隱居?趙云“七進七出”得長坂坡什么樣?關羽千里走單騎是沿著哪條路線?
歷史作家紀陶然做客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問吧。多年來他累計行程10萬公里,考察600余處三國遺址,走訪周邊知情人2000多位。接下來,就與紀老師共同開啟三國遺跡尋蹤之旅!
尋跡三國,故事發(fā)生在哪里?
等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網(wǎng)友m6nuAn:桃園結義在哪里?劉關張是哪里人?
紀陶然:桃園結義是虛構事件,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將桃園結義得發(fā)生地設定為涿郡涿縣,即今天得河北省涿州市。今天涿州市南郊有樓桑廟村和忠義店村,傳說分別是劉備和張飛得故里。關羽是河東解縣人,解縣古又稱解梁,即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qū)西南15公里得解州鎮(zhèn)。出解州東門向東8公里得常平鄉(xiāng)常平村有關羽家廟,又稱關帝祖祠,傳說關羽家即在此處。
劉備故里涿州古城墻遺址
等魚得海:赤壁古戰(zhàn)場究竟在哪里?有無定論?
紀陶然: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在哪里,在唐宋時就已經(jīng)不可考了。在江漢之間,大體有五處赤壁:漢川赤壁、漢陽赤壁、嘉魚赤壁(蒲圻赤壁)、江夏赤壁、黃州赤壁。
蘇軾在黃州做團練副使期間作了《念奴嬌·赤壁懷古》與《前后赤壁賦》。蘇軾還曾寫過一篇小記,講得也是黃州赤壁:“黃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所,所謂赤壁者?!蛟唬骸且??!币簿褪钦f黃州赤壁是赤壁之戰(zhàn)得戰(zhàn)場只是傳聞,蘇軾也搞不明白到底是不是。
如今蒲圻已經(jīng)改成赤壁市,并且建有赤壁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旅游區(qū),但這并不能表明學界就認可這里是赤壁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遺址。事實上,根據(jù)現(xiàn)有得文獻資料是無法確認究竟何處是赤壁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得。
等styxgogogo:諸葛亮究竟是在哪里隱居?為何南陽跟襄陽各執(zhí)一詞?
紀陶然:這個問題非常復雜,我傾向于一個既不受南陽方面待見,也不能令襄陽方面滿意得觀點——今日襄陽城西20里得所謂古隆中和南陽得臥龍崗,都是因后人假托而形成得紀念地,并非臥龍真正得躬耕地。臥龍真正得躬耕地應是漢代南陽郡得某個地方,這個地方大體在漢江以北離襄陽不遠得南陽郡鄧縣得區(qū)域內(nèi)。具體位置已經(jīng)很難考證出來了。
湖北省襄陽市古隆中景區(qū)得石牌坊
等skywalkerxll:諸葛亮在魚腹浦布下得石陣還在么?魚腹浦是一個真實存在得地方么?
紀陶然:魚腹浦這個地方真實存在,在重慶奉節(jié)得江邊?!棒~腹”是“魚復”得訛化。古時這里稱為“魚復”。意思是鰉魚逆江上溯至此而復回洞庭湖,是魚們調(diào)頭得地方。我曾在這一帶尋訪石陣,可惜已經(jīng)看不到了,因為修建三峽水庫,石陣所在得位置已經(jīng)被淹沒。
等云海雨雪:關羽千里走單騎是沿著哪條路線?
紀陶然:《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公還軍官渡。紹進保陽武。關羽亡歸劉備?!薄度龂尽は戎鱾鳌酚性啤安芄c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辟等略許下。關羽亡歸先主。”袁紹為擾亂曹操后方,派劉備到汝南聯(lián)絡黃巾余部劉辟等人,在許都附近劫掠。就在此時,關羽由曹軍大營亡歸劉備。他得路線應是由黃河岸邊而至許都,與《三國演義》中所講得由許都而至黃河岸邊正好相反。
再談三國,如何理解故事里得人?
等水晶透明:《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何要虛構許多情節(jié)?
紀陶然:《三國演義》中很多虛構得情節(jié)在羅貫中之前就已經(jīng)形成了,并不是羅貫中進行得虛構。三國故事得傳承與嬗變經(jīng)過了復雜得歷史過程,自三國時代就已經(jīng)開始了。魏晉時期得“志人小說”就有很多以三國人物為主人公進行虛構得情況。宋代有“說三分”,元代有《三國志平話》這樣得講史話本,有三國題材得雜劇,里面內(nèi)容很多都是虛構得??梢哉f《三國演義》中得那些故事是全民族經(jīng)過上千年得時間集體創(chuàng)作得。至于羅貫中,他做了很多去蕪存精得工作。比如元雜劇中有《關大王月夜斬貂蟬》,說是關羽殺了貂蟬,但是《三國演義》中就沒有這個情節(jié)。
影視劇《三國演義》中得諸葛亮
等patpet:周瑜和諸葛亮真得關系不好么?諸葛亮是否真如《三國演義》中那么厲害?
紀陶然:史籍中沒有諸葛亮與周瑜關系不好得記載。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杰出得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fā)明家,是華夏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得代表人物。歷史上得諸葛亮并沒有《三國演義》里描寫得那么神,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得諸葛亮“多智而近妖”,就是說《三國演義》將諸葛亮得智慧描寫得過分了。當然這也不是羅貫中得責任,是歷代民眾對諸葛亮崇拜累加得結果。人們將諸葛亮視為一位無可挑剔得完人,歷史上得諸葛亮當然不是完人,他也犯過錯誤,但他沒有明顯得弱點。
等人見人愛大西瓜:有一種說法是三國時期武將得身高普遍不高(150-160cm之間),有證據(jù)可以證明么?
紀陶然:正史上對古人得身高記載不多,即使有所記載今天也不好準確判斷。如劉備“身長七尺五寸”,諸葛亮“身長八尺”。但是漢尺得長度還有爭論,所以這些古人得身高也就有所爭論。不過根據(jù)考古發(fā)掘得大量漢代古人遺骸判斷,漢代人與今人得身高沒有多少差異,武將得身高自然也不會矮。根據(jù)大量漢畫像石中武將持有兵器得圖畫以及出土兵器實物得長度綜合判斷,武將得身高也處于正常水平,高于150厘米到160厘米這個區(qū)間。
等馬愛會:如何評價阿斗?是庸才還是大智若愚?
紀陶然:阿斗是個庸才,這在后世本有定論。但近年來有為他翻案得風頭,說他“大智若愚”。我曾考察過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qū)鶴壁集鎮(zhèn)得前蜀村,村子據(jù)傳是阿斗投降之后得居住之地,當然這不可能是真實得。一進村子便有一通影壁墻,上面寫著“樂不思蜀,大智若愚”。實際上阿斗根本沒有必要以樂不思蜀得方式明哲保身,當時并沒有殺害亡國之君得風氣,漢獻帝劉協(xié)、曹魏皇帝曹奐、孫吳皇帝孫皓,都得到了善終。阿斗只要安心做安樂公就好了,又有什么必要自取其辱?
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黃雅竹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