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長的話
背靠中植系的一流信托,外加城投加身的剛兌保護,前些年里無往不利的“強強聯(lián)手”,卻在2020的元旦前夕一同翻車。中融信托政信產品的突然違約,宣告著資管雷潮的肆虐,已從兌付江湖的淺灘侵染到了自以為是的安全地帶。。??稍谡嬲拇号ㄩ_之前,資本寒冬的傷口仍在隱隱作痛著。
10億產品延期兌付?
以黑馬之姿橫空出世的中融信托,終于在2019嘗到了馬失前蹄的苦澀。
就在辭舊迎新的最后一天,有媒體爆料,中融信托10億規(guī)模的集合信托計劃出現(xiàn)兌付延期的問題。
具體來看,該產品名為“中融-享融188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總募資規(guī)模為10億,存續(xù)期36個月并設立有11個分期,主要投向于3*66萬千瓦“上大壓小”火電機組項目建設。其預期年化收益按認購金額大小分別為7.4%、8.3%、8.5%:
據中國電力招標網的公示信息顯示,所謂“上大壓小”火電機組項目是由“青海省投”投資建設,其投資總額有66億之多。
它采用“上大壓小”的方式拆除原有機組,并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的某廠原址內新建燃煤發(fā)電機組。。。撇去這些專業(yè)術語不談,可以明確的是,該信托產品的融資方就是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即“青海省投”。
而截至目前,享融188號項目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已經到期,不過由于融資方青海省投的流動性危機,相應款項一時難以償付。
有知情人士表示,該產品“尚在分配期,有部分資金借款人和保證人已規(guī)劃部分到期資金,并在積極籌措剩余資金”。不過到廠長發(fā)稿前,中融信托官網及官微都未能給出任何的正式說明及延期公告。而從“XX省投”的字樣來看,這似乎又是一起敗而不倒的政信違約事件——但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捉襟見肘的青海省投
一個信托產品的“出事”,需要考察兩方面的因素,即融資平臺的素質,以及信托公司的“實力”。
先說融資方的“青海省投”,它算是個名不副實的一類存在,即頂著“貌似城投”的高帽子,卻發(fā)揮不“政信剛兌”的本事,遲遲解決不了產品違約的爛攤子。
說到這點,就不得不提到去年違約的“中泰-恒泰”違約事件。
2019年年初,中泰信托規(guī)模4.8億的“恒泰18號”被爆延期,其問題矛頭直指融資方“青海省投”的資金緊張。而令人大感意外的是,作為城投公司的青海省投非但沒有迅速補賬,反而“就地擺爛”,前前后后200多天,居然連個像樣的還款方案都不見蹤影,最終逼得投資人“揭竿而起”,自發(fā)召開收益人大會:
這里還需補充的是,根據第三方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數(shù)據顯示,“青海省投”的資產在過去一年里縮水了52%,其原因主要有虛增預付賬款、在建工程不合理增值、應收賬款債務人失聯(lián)、解散、破產、注銷等等。。。換句話說,青海省投的財務問題相當嚴重,靠他自己來籌措償債資金,是很難指望得上的。
當然了,有投資者要問了,作為一家標榜“省投”的投資公司,城投特色的政府兜底怎么沒有起效?要解釋這點,廠長還得幫大家糾正一個“錯覺”——青海省投只是一家國企,而并非我們想象中的“城投”。
根據天眼查公開信息顯示,青海省國資委通過直接控股和“青海國投”的間接控股,總共持有青海省投66.23%的股權比例;此外西寧開發(fā)區(qū)管委會也持有13.41%的股份,乍看上去就是個正兒八經的城投標配。
不過在實際的業(yè)務構成里,青海省投的主營倒不是基建,而是冶金;另外,其應收賬款交易“大戶”的前三分別為“西寧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開誠資產管理運營有限公司”和“青海達利鋁業(yè)有限公司”,它的來往債務和政府部門的關系不大,而這兩點均有悖于城投公司的基本特質。
事實上,關于公司出身的定性問題,青海省投自己也是有過公開坦白的。在前不久的“中泰-恒泰”收益人大會里,與會的青海省投負責人就曾明確地表示過,它們公司是青海省下屬的產業(yè)類企業(yè),而不是政府平臺類公司。所謂的城投、政信都是望文生義而來的誤會!
可如此一來,相應產品的投資邏輯、風控要點和“預后”也要隨之變化。分別來看,城投依賴的是地區(qū)財政;而產業(yè)類企業(yè)就要看重自身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及現(xiàn)金流。
至于政府幫兌,這就是件“親疏有別”的事情。其中地方融資平臺和政府之間利益相關,幾乎不得不救;至于尋常國企,出面呼吁、協(xié)調“紓困”已算仁至義盡,真要人家拿出真金白金收拾殘局,這就有點異想天開了。
從這點來看,青海省投的離奇延期也能得以解釋,畢竟工商企業(yè)類的展期,最長2年都不成問題。
中融信托的多事之秋
說完了青海省投的窘境,我們再講講“倒霉蛋”中融信托的情況。
在先前的文章《4600億信托天雷的誕生與余生》里,廠長曾提過這么一個概念——同一融資方的信托項目,會因為信托公司的“操作能力”,而顯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兌付情況。
像前期“爆雷”的貴州融資平臺“安順交投”,就牽扯到了8家信托,但最終爆出延期的就只有老實巴交的國元信托。為何?因為在水面之下,還有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及彼此勾連的縱橫捭闔(比如資金池剛兌)。
而中融信托的背景大家都懂,它是金控巨頭中植系的“錢袋子”,按理來說也是個手眼通天、兌付不愁的主。。??蔁o奈“天時有變”,其近年來的業(yè)務水準已然不勝往昔,信托項目違規(guī)、違約也是常有發(fā)生。
根據信托業(yè)協(xié)會消息,今年5月31日,中融信托慘遭黑龍江銀保監(jiān)局的“痛擊”——后者于一日之年連罰五單,矛頭直指其信托項目盡職調查的不合規(guī)、不到位、不審慎:
作為2019信托全行業(yè)的“罰單王”,中融產品的兌付風險也于近年集中爆發(fā),其中更不乏一些涉嫌虛假宣傳的“兜底”產品。
據相關投資人爆料,中融-助金80號于15年春節(jié)前推出,存續(xù)規(guī)模5億。它投資于同濟堂的借殼上市計劃項目,并在宣傳時以“保底收益10.5%”為核心賣點。
2016年1月,同濟堂成功借殼上市,但信托產品的收益兌現(xiàn)卻沒了下文。2018年,中融方面放出公告,稱項目未能順利減持,信托計劃要延期至信托財產全部變現(xiàn)——而在實際上,隨著兌付時間的拉長,同濟堂的股票資產也在不斷縮水,其5億多的信托本金只剩下4億不到的市值,而所謂的兜底承諾及回購協(xié)議都成了雞肋般的一紙空文。
而據相關統(tǒng)計,中融信托共有10只產品被曝違約,涉及到的資金款項將近50億,其融資方包括了云南煤化、金鑫礦業(yè)、南京豐盛等等。截至完稿,仍有3只產品的兌付情況未明。
而除了尋常項目,中融的資金池產品也有很多的“故事”可講。據相關業(yè)內人士反饋,中融的現(xiàn)金管理產品去年就賣得很好,全然看不出資管新規(guī)的不利影響。
廠長這里要多說一句,資金池信托亦正亦邪,屬于轉型過渡期內游走邊緣的灰色產物。
目前來看,該類產品雖然逆勢火爆,但仍有兩大風險。首先便是政策合規(guī)的問題。目前資金池的定義仍然模糊,很多細節(jié)性的東西還需要研究和再確定,而在此之前,它不可能被一刀切(銀行?),而所謂“因地制宜”的整體策略也催生出了許多監(jiān)管套利的營生。
另外,資金池帶來的也不只是便利,還有它對風險的隱藏。現(xiàn)在信托的普遍做法是降規(guī)模,并將非標轉向標準化資產,中融信托也不外乎如是,但產品的真實投向和真實不良不會就此掩埋,它會隨著時間的遷移慢慢做大。
當然了,就短期而言,資金池產品看的還是信托公司的實力,背靠中植系的中融信托顯然有著其他同行難以比擬的募資渠道和運作空間,“借新還舊”自然不成問題。。??稍捰终f回來,“沾染”金控未必都是好事,它恐怕還會牽扯到投資之外的“其他問題”,若真有一天,東窗事發(fā),到時面臨的就不只是單純的產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