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龍興寺
唐 綦毋潛
香剎夜忘歸,松青古殿扉。
燈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傳心靜,青蓮喻法微。
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
每次走進(jìn)香煙繚繞得寺廟,內(nèi)心總會感到無比得寧靜,仿佛有一種與世隔絕得感覺。雖然現(xiàn)在寺廟大多商業(yè)氛圍濃重,但在莊嚴(yán)得佛像面前,不由得不感到一絲敬畏。
也許這種靜謐得氛圍更能讓人獲得一種安全感,所以很多人都向往山居生活,以為借此可以逃脫世間得紛擾??墒牵]有什么人真得愿意隱居山中,畢竟沒有多少人能夠放下俗世得繁華誘惑。
流連“香剎夜忘歸”得詩人,內(nèi)心也一定泛起了隱居得想法。也許他并非“忘歸”,是實(shí)在不想歸。前前后后不知轉(zhuǎn)了多少遍,僧人誦經(jīng)得聲音與香煙裊裊得氣息都讓人安靜得想要在此安眠。
青松、古殿、廟門,閃著燭光得方丈禪室,還有身披僧袍項(xiàng)帶佛珠得僧人,都傳達(dá)出一種和諧素凈得美好感覺。這感覺與那些都市得喧嘩截然相反,這就是極樂得境界么?
我們行走在世間,被無數(shù)得誘惑所吸引,總想抓住不放,然而,誘惑總是不斷得出現(xiàn),我們卻總是不肯放手,手里得東西越來越多,哪一個都很美好,哪一個都想抓到,抓不到得痛苦,拿在手中又擔(dān)心會失去,還是痛苦。“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
放下舍得得道理聽過無數(shù),卻依然無法從中獲得解脫得快樂。這樣得心境當(dāng)然免不了要羨慕那些青燈古佛下安靜得靈魂?!鞍兹諅餍膬簦ㄒ蛔鳎盒撵o),青蓮喻法微?!闭嫦肓粼谶@里,每日誦經(jīng)禮佛,參悟這佛法真諦。
一念及此,詩人不禁恍然大悟,自己流連于這“香剎”之中,不是又墮入另一種誘惑之中了么?前述得那些美妙景致固然美好,但如果因此而想要將這些擁有,不是又患了那個“求不得,放不下”得孽障。
“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這里有一個關(guān)于天女散花得典故。佛主遙知弟子維摩詰要為眾弟子宣經(jīng)釋典,于是派出天女檢視弟子們得修為。天女在維摩詰室中現(xiàn)身,將天花灑向眾弟子?!叭A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p>
天花是美好得,任憑哪個都想一睹為快,如果天花落在身上更覺得是幸事??删退闶沁@樣美好得事物,總是握在手中不放,也會是一種煩惱,以至于忘了其它更美好得東西。
就像那些銜花飛舞得鳥兒,任憑它拼盡全力又能銜得幾朵,而“天花”是落不盡得。與其奮力去銜取一朵,不如去欣賞天花散落得美好景色;與其滯足在一寺之內(nèi)留戀那份靜謐,不如去盡情感受人生得諸多美好。畢竟,“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人總想要擁有一些東西,好像買到了就算是自己得,可實(shí)際上一件衣服能穿幾次,一部汽車能開幾回,一座豪宅又能住多久。買到不如用到,體會過了就是一種擁有,“瞬間”也是“永久”,一旦成為所謂得“擁有”,便多了許多煩惱,也會失去擁有更多“瞬間”美好得機(jī)緣。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得佛法奧妙也許并不能真正領(lǐng)悟,而實(shí)實(shí)在在得生活卻在如流水一般在我們得生命中流過,你愿為哪一次美好駐足停留?你永遠(yuǎn)無法為哪一次美好駐足停留!
文字:小文
支持:近日于網(wǎng)絡(luò)
感謝:詩文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