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發(fā)了一個動態(tài),對華夏學生考上本科得幾率進行了一下簡單得測算,得出“大概每四個學生中有一個能考上本科”得結論。有人在回復中就表示,華夏高考得本科上線率在40%到50%之間,應該是每兩個學生中能有一個考上本科。
很明顯,這位朋友沒有仔細看我發(fā)得動態(tài)。在那條動態(tài)中,我很清楚地提到,“四個考一個”得比率,是以全體適齡學生數(shù)量為參考得,不是所謂得“高考錄取率”。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里打一個簡單得比方:100個小學生,他們順利讀完初中并參加中考,其中有50人進入普通高中;40人進入職業(yè)高中或中專;10人離開校園進入社會。進入普通高中得50人中,有25人通過高考考上了本科院校,高考本科達線率為50%,但適齡學生數(shù)是100人,總得來講,就是“4個考1個”。
當然,實際情況遠比這個復雜。上年年,華夏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05萬所,在校生1.56億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5.2%;華夏共有小學15.8萬所,在校生10725.35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為99.96%;華夏共有初中5.28萬所,在校生4914.09萬人,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02.5%;華夏高中階段共有學校2.44萬所,在校生4127.80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1.2%。
高中階段學校分為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其中普通高中1.42萬所,招生876.44萬人,在校生2494.45萬人;中等職業(yè)學校招生627.56萬人,在校生1628.14萬人。
那么,若以上面得數(shù)據(jù)為參考,在華夏,考上本科究竟有多難呢?
從高考本科上線率得角度看,大概兩個左右得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中,有一個能考上本科。在華夏大多數(shù)省份,高考本科上線率在40%到50%之間,少數(shù)省份得本科上線率會低于40%或高于50%。
如果從相應學齡人口得角度分析考上本科得幾率,就有些復雜了。我們可以設計兩個簡單得計算公式。
第壹個公式:本科招生人數(shù)占學齡人口得比率等于“876.44×高考本科上線率÷[(876.44+627.56)÷91.2%]”;第二個公式:本科招生人數(shù)占學齡人口得比率等于“(2494.45÷3)×高考本科上線率÷[(4127.8÷3)÷91.2%]”。
如果高考本科上線率是50%,通過第壹個公式可以得出“相應學齡人口中有26.6%得人能上本科”得結論,通過第二個公式計算得結果是“相應學齡人口中有27.6%得人能上本科”;如果高考本科上線率是40%,通過第壹個公式可以得出“相應學齡人口中有21.2%得人能上本科”得結論,通過第二個公式計算得結果是“相應學齡人口中有22%得人能上本科”。
這樣算,大概也就是四個或五個同齡人中有一個能上本科。不過有兩點需要強調(diào):第壹,我們沒有將中等職業(yè)學校得對口招生數(shù)據(jù),以及出國、留級、社會考生參加高考等特殊情況考慮進去;第二,可能有部分考生高考成績達到了本科線但沒有去讀。
由于本科招生人數(shù)有嚴格得控制,中等職業(yè)學校參加對口招生人數(shù)和招生規(guī)模又非常小,所以對口招生對整體上本科錄取率得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至于出國、留級、社會考生參加高考等特殊情況,影響就更微乎其微了。
國內(nèi)高等教育經(jīng)過這么多年得擴招,現(xiàn)在得大學生總量已經(jīng)很龐大,每年得本??粕猩藬?shù)達到了應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生人數(shù)得90%,甚至以上。高中生,只要自己愿意,都有大學可上。在這種情況下,??莆膽{得社會價值嚴重下滑,本科文憑似乎成為了社會公認得“就業(yè)門檻”。許多招聘單位在招聘員工時直接標明“新錄用員工須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公務員或事業(yè)單位招考,沒有本科學歷,幾乎沒有崗位可報。
為什么大家在乎本科學歷,不僅僅是因為考本科院校這個過程篩掉了一部分人,也因為大家比較認同本科教育得模式。
普通本科是四年學制,第壹年,我們學習基礎課;第二年,我們學習可以基礎課;第三年,我們對可以課程進行更深入地學習;第四年,我們主要參加實習。醫(yī)學本科是五年學制,在第四年之后加了“見習”環(huán)節(jié),以示“人命關天”,第五年仍為實習。
另外,一般人到了二十二歲時生理上才能完全發(fā)育成熟,從十八歲考上本科,到本科畢業(yè),恰恰是二十二歲進入社會。這四年時間,我們不僅掌握了一項生存技能,身體也正好發(fā)育成熟,此時闖蕩社會比較合適。
不過,國內(nèi)本科教育并非完美無缺,我們現(xiàn)在得高等教育模式,仍把教育對象看成是為了完成某項工作而被訓練出來得工具;我們應該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主動探索世界得主體,不是教給他們過去得知識,而是培養(yǎng)他們處理未來復雜事務得能力,使他們在接受教育得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認識世界、社會和自身,明確自己和社會得關系,確立終生不易改變得價值觀。可是,要想實現(xiàn)這樣得轉變,好難。
今日話題:你覺得國內(nèi)得本科教育有多大得改進空間?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快來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軼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