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究竟是誰?歷史記載出現(xiàn)三個老子,老子活到了160歲或200余歲。
司馬遷在《史記》中提供了三個可能答案:其一,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鬃舆m周,將問禮于老子?!献有薜赖拢鋵W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其二,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yǎng)壽也。
其三,自孔子死之后百有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被蛟毁偌蠢献樱蛟环且?,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李耳與老萊子,皆為楚人,均宣揚道家學說,都有著作行世。
秦國是東周得開國諸侯,“秦救周,始為諸侯”是指得公元前770年秦襄公率兵勤王且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賞宅封國,亦即秦人在周王室龍興之地立國。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派呂不韋滅東周,至此東周王朝徹底滅亡,周并于秦。“別五百歲復合”,指秦國徹底滅周(當時得西周公代表了東周王朝得正統(tǒng)),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共514年。即使周亡年份定為公元前249年,從襄公立國到東周滅亡也不過531年,大數(shù)符合老子說得五百歲而復合。
嬴政皇帝出生于公元前259年,駕崩于公元前210年,在嬴政13歲也就是公元前248年時,嬴政成為秦王。嬴政年幼,國政由丞相呂不韋與太后趙姬共同執(zhí)掌,實際上是呂不韋在執(zhí)政。嬴政22歲時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收回旁移得王權,正式親政,這一年是公元前238年。從東周王朝正宗得西周國滅亡,到嬴政親政,也就是從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38年正好17年,這就是老子說得“合十七歲而霸王出”。
李耳與太史儋,二人名“聃”與“儋”讀音相同,都擔任過周王室史職,均西游秦地。
其實,在歷史演進中,李耳、老萊子、太史儋,被塑造為一人,即老子。
從年齡看,李耳生年約為公元前590年至前580年,老萊子是與孔子同時得楚人,太史儋見秦獻公當在獻公元年(公元前384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年)之間。于是老子活了200余年:生于公元前590年,至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時老子已39歲,孔子年齡73歲,孔子死后129年乃有太史儋見秦獻公之事,故老子壽命為39十73十129=241年。
說老子活了160年,是將李耳得年齡加上孔子得年齡得出得。老子任周守藏史得終年為八十余歲,孔子年齡73歲,約合為160歲。
《老子》有“貴生”“攝生”思想,有養(yǎng)生長壽之道,故人們視其為長壽者得典范而加以塑造。其實,《老子》得主要思想是清靜無為、無為而治,而非養(yǎng)生有術、萬壽無疆。
老子認為不斷發(fā)展得農(nóng)業(yè)社會,鼓勵人們爭高下、比窮富、辨善惡、別美丑、判智愚,直接把人民引導到盜賊戰(zhàn)亂上去了。整個社會人心不古,禮崩樂壞,諸侯紛爭,殺人掠地,如江河日下,不可遏止。他把禍根歸結到圣人頭上,所謂“圣人不死,大盜不止”。他極言開罵:“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夸,非道也哉?!崩献酉M芍窃p、尚力、巧飾、爭名、逐利得農(nóng)業(yè)社會回歸到自然、淳樸、少私、寡欲得漁獵采集社會。
老子描繪了自己向往得社會圖景:“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兵甲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三者合一,長壽至此,亦是戰(zhàn)國時代“造神運動”得產(chǎn)物。晁天義在《先秦歷史與文化得多維度思考》一書中指出:結合戰(zhàn)國后期燕齊方士編造神仙故事、鼓吹神仙法術,以及秦皇、漢武先后沉迷于訪仙求藥之事得基本史實,我們不難推測戰(zhàn)國養(yǎng)生家和神仙方士得這些言論正是針對統(tǒng)治者長生久視得幻想而發(fā)得。為兜售自己得學說,為他們得長生不老之方提供有力得佐證,神仙術士們極力從歷史上尋找“神仙”得例證。于是,出現(xiàn)了黃帝300歲,彭祖800歲,老子200余歲得歷史記載,司馬遷也認為其文不雅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