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將軍詩人崔吉俊詩作
《詩,是什么?》
感謝分享/馬興坤
詩,是什么?
詩人告訴我:
“詩在車間,詩在田野。
詩是勞動號子,
詩是呼嘯得炮火;
詩是對黑暗和邪惡得鞭撻,
詩是對真善美得縱情謳歌。”
摘抄詩人得原作,
順著詩人得韻轍,
我沒頭沒緒、無邏無輯得隨聲附和——
詩在軍營,詩在哨所;
是在勞作,詩在生活;
詩在大眾,詩在家國;
詩在滄海,詩在山河。
詩催人奮進,詩給人愉悅;
詩給人正能,詩使人陶冶。
詩是革命斗爭得血與火,
詩是改革、發(fā)展得拼與搏;
詩是把風花雪雨揉進美好得時光,
詩是用日月星辰裝點美麗富強得祖國。
詩是把普通人得普通話潤澤成凝練得、有色彩得話語,
詩是把“工者說”、“農者說”、“兵者說”、“百姓說”......
濃縮成美好動聽得“詩者說”。
也許,從某個特定得角度說——
詩是毛大大得“紅軍不怕遠征難”,
詩是陳毅得“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
詩是朱老總得《太行春感》,
詩是肖華得《長征組歌》;
詩是陳然得“自白書”,
詩是葉挺得《囚歌》;
詩是賀敬之得《回延安》,
詩是臧克家得《村夜》;
詩是艾青得《我愛這土地》,
詩是崔吉俊得《大漠飛天歌》。
還有,
詩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
詩是《再別康橋》——徐志摩;
詩是《鄉(xiāng)愁》——余光中,
詩是《星空》——郭沫若。
......
這都可以成為詩得化身,詩得楷模;
都應該是詩得精華,詩得代表作。
如若說不是,
為什么他(它)們會廣泛流傳,久不失色;
為什么他(它)們會老幼皆知,譽滿世界。
所以說,
詩不應是晦晦澀澀,若明若暗,
也不應是神神秘秘,高深莫測;
不應該是追求生僻,令人費解,
更不應是虛無縹緲,無魂無魄;
不應該是云山霧罩,不知所云,
也不應是無規(guī)無矩,無韻無轍。
應著詩人得尾聲,
和著詩人得節(jié)拍,
我也照葫蘆畫瓢:
有得詩過了千百年,
依舊火光四射,依舊鮮活;
有得詩剛剛出爐,
卻已經灰飛煙滅,已經死了。
(2021年8月)
感謝分享簡介:馬興坤,山東陽信縣人,1971年3月參加工作,1972年12月入伍,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服役20年,歷任指導員、團政治處主任、政委等職務。先后被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國防科工委評為“全軍部隊優(yōu)秀政治教員”、“科工委部隊優(yōu)秀政治教員”。1992年轉業(yè)到山東省濱州市,歷任濱州地區(qū)商業(yè)局紀委書記、職教辦主任,被評為“山東省職業(yè)教育先進個人”。先后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解放軍報》《華夏軍工報》《科工委后勤》《大眾5分鐘前》《齊魯晚報》《渤海論壇》《濱州紀檢》《濱州黨史》等報刊發(fā)表通訊、散文、詩歌數(shù)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