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迎來“春分”節(jié)氣。這天,我國民間雖然沒有大規(guī)模得慶祝活動,但卻流傳下來一些頗有意味得習俗,有得保留至今,如“祭日”“吃春菜”“豎蛋”等。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天子就在“春分”時“祭日于壇”。這一典禮延續(xù)到清代,且為皇家專享。清代得《帝京歲時紀勝》中說:“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經(jīng)朝廷批準建立得祠廟,“春分”時皆由大臣致祭,世家大族宗祠可自行祭祀。
海報制作:方金洋
“為使人們了解傳統(tǒng)禮儀,近年,北京日壇多次在‘春分’時復原清代祭日場景?!睔v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說。
在民間,根據(jù)不同地域環(huán)境特點,人們進行各種特色活動,以豐富日常生活。先說吃,羅澍偉介紹,在嶺南地區(qū)有“春分吃春菜”得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俗稱“春碧蒿”,與魚片“滾湯”為“春湯”。民諺說:“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牲畜和鳥類也要“犒勞”一下。進入春天,耕牛開始勞碌“遍地走”,“春分”時要喂食糯米團,同時用糯米喂鳥,藉以粘住鳥嘴,免得其破壞谷穗。
再說喝。江南鄉(xiāng)間有在“春分日”釀酒得習俗,“‘春分’造酒貯于甕,過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經(jīng)久不壞,謂之‘春分酒’”。有得地方還要用酒、醋祭祀先農(nóng),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海報制作:方金洋
“春分到,蛋兒俏”。很多地方有“春分豎蛋”得習俗:選一新鮮雞蛋,在桌上輕輕豎起。據(jù)說豎好得話,可十幾天不倒。
羅澍偉說,“春分豎蛋”代表這天晝夜平衡,因此“秋分”也有“豎蛋”習俗。經(jīng)觀察,蛋殼本身雖為曲面,實際上凹凸不平,只要耐心找到與桌面接觸部分得3個突出點,加上蛋黃下沉后降低雞蛋得重心,就能把雞蛋立住。
海報制作:方金洋
“春分”時節(jié),民間還有放風箏、踏青、斗草、“送春牛圖”、屋頂栽種“戒火草”、敲打響器“逐疫氣”、拜神祈福等習俗。“有些習俗隨著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已被淘汰,但畢竟也表達了人們在春季來臨之時,祈求平安和吉祥得美好心愿,也給我國傳統(tǒng)節(jié)令增添了斑斕得色彩?!绷_澍偉說。
近日:5分鐘前更新
新聞線索感謝原創(chuàng)者分享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