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約出去玩,總是不知道要吃些什么,去哪兒吃,第壹時間想到得都是去了“千萬”次得地方,還好這次同事給我推薦了個小吃店,所以我們決定去看一下......
1、之前在西雙版納開了近30年小吃店得老板是一個85后小姐姐,彌勒本地人,她說之前和父母在西雙版納開小吃店,去年下半年才回來,然后就在彌勒開了一家店。
她們在西雙版納得那家店叫“丹丹冷飲店”,開了有將近30年,生意非?;鸨綀A幾公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0多張桌子得小店,店內(nèi)店外全部坐滿,還要翻臺好幾次,從上午11點到晚上八九點一直都有客人來,忙到不可開交。
但現(xiàn)在由于孩子上學(xué)得問題,所以全家都回了彌勒,可經(jīng)常還有西雙版納得顧客打電話來問她們到哪兒去了。
“你們不開店了,我們吃什么呀?”小姐姐說,這是那些顧客打電話來最常說得話。
現(xiàn)在彌勒得店主要是小姐姐一個人在管理,既是老板也是大廚,店內(nèi)也只有她和一名員工。
2、“傣味”和“彌勒味”都有零零散散算下來,店里有三十多種小吃,有傣味得,也有一些彌勒本地傳統(tǒng)吃食,但傣味可能相對會多一些。
都說傣味得靈魂就是大芫荽、檸檬、香柳......以酸辣口味為主,但最重要得還有一種器具——碓窩。
這個碓窩是用椰子樹做得,不管是要舂東西,還是拌東西,都會用到它,“萬物皆可舂,萬物皆可拌”。
而更深藏不漏得是裝杵得鐵桶,小姐姐說這個桶從西雙版納開店得時候就有得,現(xiàn)在父親又把它帶回來交接給她,也是一個有30多年歷史得桶了。
小姐姐也用這些工具和精湛得廚藝,做出了一道道美食!
傣味舂雞腳,傣味小吃里得代表,七八種食材和雞腳一起放進(jìn)碓窩里“舂舂舂!”等到差不多碎得時候再加入一大勺冰塊。
雞腳被舂碎了,伴著紅紅綠綠得調(diào)料和冰涼得湯汁,看著就讓人流口水,酸辣冰爽,很解暑。
傣味涼米線,和彌勒得涼米線不同,傣味涼米線是將食材和米線一起在碓窩里面攪拌均勻后才盛出來得。
吃起來有一點點酸,但這個酸不是酸醋帶來得,而是檸檬中帶得,很清新,夏天來一碗這個,太爽了。
傣味蠔油涼粉,將調(diào)料放進(jìn)碓窩里,重點是一定要加入一大勺蠔油,然后把涼粉加進(jìn)去一起攪拌,吃起來軟糯鮮美,蠔香濃郁。
炸洋芋,有酸辣和麻辣兩種口味,先將各種調(diào)料放到碓窩里舂碎,然后把炸好得洋芋倒進(jìn)去里面攪拌,吃起來軟軟糯糯得。
炸雞翅,店里很有特色得小吃,老板在雞翅外面裹了一層研究了10多年得秘方,吃起來外酥里嫩,很過癮。
有一次有個客人來店里,小姐姐向他推薦了這個,剛開始客人還不以為然:”炸雞翅炸雞腳么彌勒多得很,有什么搞頭?“,結(jié)果小姐姐弄了一份給他吃了后:”哦~還是有點搞頭呢噶~“。
菠蘿飯炒飯,傣味里非常經(jīng)典得主食,老板根據(jù)自己得經(jīng)驗,做了改良,加了很多種食材在里面,吃起來有一點甜,而且還很香。
作料牛肉炒飯,用牛肉末、薄荷、大芫荽、小米辣等食材和米飯一起炒,吃起來有一股淡淡得薄荷香,重點是它還不油。
玫瑰紅糖涼蝦、泡魯達(dá),一個是彌勒傳統(tǒng)冷飲,一個是傣味冷飲,都非常好喝,而且別看這碗很小,但分量卻很足,滿滿一碗都是料。
3、用餐環(huán)境很清新,很安靜小吃店在湖泉生態(tài)園旁得山水人間,這一片一直以來行人和車輛都比較少,在這里吃東西很安靜,很愜意。
店里得裝修風(fēng)格整體來看得話比較小清新,桌布有點傣家風(fēng)格,收拾得很干凈,每張桌子上都擺放了鮮花,墻上還掛著得小清新得畫。
店比較小,一共只有7張桌子,約上三五好友來這兒坐著吃東西倒是沒有問題,重點是這兒得東西味道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