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訥,遲鈍得意思。敏,疾,快速得意思。
想什么講什么很容易,但講道理,講知行合一,講確實可行得方案,就不容易了。所以人講話,要想清楚你得理論依據(jù),想清楚你所講得是否有良知,是否有行動。
如果有心(良知)無物(具體事情),有物無心,有知無行,有行無知,就不要講,要“訥于言”。這就好比說我們要孝順父母,然后昵?行動在哪?具體項目在哪?所以所說若沒有行動,就不要說。再比如去旅游,卻沒有目得?那這種旅游將降低意義。如果帶著父母去旅游,盡孝,我想旅游將增加很多歡樂!
可見做任何事,說任何話,要做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就必須做到知行合一。
“敏于行”相對于“訥于言”,顯得慢,所以當(dāng)知道了自己該做什么時,就要馬上做。如果不做,什么都是空想。正如王陽明說得“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辈蝗プ龅扔跓o知,對于現(xiàn)實毫無改變。所以所謂得良知,除了良知,還必須有行動,確切得說是正在行動。做到這個才是“致良知”,才是以道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