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很多人自卑的根源在于,總羨慕別人的優(yōu)點,卻看不見自己的優(yōu)勢。
我曾經(jīng)也是這樣,后面發(fā)現(xiàn)厲害的人很擅長利用自己的缺點。
我也試著用逆轉的眼光觀察自己身上的特點,整個人也變得自信起來了。
我是典型的三分鐘熱度那類人。
在剛接觸新事物時,還能熱情高漲。時間久了,就會覺得無聊,愛好換了一個又一個。
以前我非常討厭自己身上這個“缺點”,總羨慕那些能堅持鉆研的人。
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特點也給自己帶來不少好處。
比如,在面對未知時,我總是興奮多于恐懼。整個人心態(tài)比較積極。
又比如,在不停嘗試中,不僅學到不少東西,還因為試得多,讓我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所以說,有時候,你眼中的缺點,其實恰好是你身上的閃光點,只是你不曾發(fā)掘而已。
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如何正確面對身上的缺點,將它轉化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1.坦然接受缺點缺點不必藏著掖著,有點兒小缺陷,同時努力向上追求的你,本來就很可愛。
不少人活得很擰巴,對自己的缺點耿耿于懷,總想做到樣樣滿分,反而讓身邊朋友對ta產(chǎn)生了距離感。
其實缺點同時也是特點,它能幫你贏得別人的信任。完美的人,反而沒有白璧微瑕的人那么討人喜歡。
心理學家阿倫森曾做過這樣的科學實驗,他把四段情節(jié)類似的訪談錄像分別放給測試對象看,讓他們投出自己最喜歡的人。
錄像分別出現(xiàn)這四種人:
①表現(xiàn)自然的成功人士
②表現(xiàn)緊張的成功人士
③表現(xiàn)自然的普通人
④表現(xiàn)緊張的普通人。
結果最受歡迎卻是表現(xiàn)緊張的成功人士,表現(xiàn)自然的成功人士反而排名第二。
2.將缺點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心理學家Allport,G. W.認為,成熟的人,能夠積極但是客觀、現(xiàn)實地看待自己。
想要發(fā)揮自己身上的最大優(yōu)勢,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認清自己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做法:
①客觀地看待自己身上的缺點,認真了解這些缺點。
②分析缺點的利弊,將它升級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例子:
擁有幾十萬粉絲的博主丑窮女孩陳浪浪,曾經(jīng)也羞于提及自己三本學校。
后來,她卻反其道而行之,利用“三本進頭部電商大廠”作為自己賬號的標簽,成功吸引大批流量。
因為她知道,三本出身的她,與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更容易共鳴,這對于博主而言,反而是一大優(yōu)勢。
2. 將缺點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很多人不擅長挖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里我羅列一些常被認為是缺點的特點,讓你換個角度去認識它們。
3. 利用缺點作為驅動力
有一些缺點,天然地能給人提供驅動力,提高執(zhí)行力,催促你自然而然地無痛進步。
我在這里列出4類常見的可作驅動力使用的“缺點”。
沖動型:沖動的人,要活用你們的行動力,在學習或工作上,有想法做了再說,后期再慢慢復盤,有句話說,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貪玩型:貪玩的小伙伴,可以把工作學習當成游戲玩。比如看半小時的書, 就給自己增加100點知識屬性,設定好達到多少點可以換取獎勵。
謹慎型:這類型的朋友容易想得多,常被人說優(yōu)柔寡斷。適合使用計劃工具,執(zhí)行計劃中寫下的東西,能消除你們的不確定感,提升你們的成就感。
拖延型:有拖延癥的小伙伴,你們的拖延用于節(jié)制欲望,其實能極大地提高自控力。比如,學習時突然想玩手機,就先拖10分鐘,拖著拖著,玩手機的癮就不知不覺消失了。
我自己是屬于拖延型的,平時用小睡眠的沉漫時刻當番茄鐘用,如果突然想玩手機,會拖著不玩,瘋狂敲木魚來緩解心里的焦躁。還能自由開關雨聲、鳥鳴、梵鐘等白噪音,學習時聽,能極大提升專注力~
《水果籃子》里,有個比喻讓我印象深刻,分享給你們。
大意是,每個人身上的優(yōu)點,就像飯團上粘著的梅子。
只不過這顆梅子很可能貼在背后,所以自己發(fā)現(xiàn)不了,卻總羨慕別人身上的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