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進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試,數學物理化學三門連及格線都沒有達到,在班里的排名進入倒數幾名。班主任老師把信息發(fā)班級群里,今天我上班太忙了,沒有關注班級群的信息,不知道情況,就優(yōu)哉游哉的傻樂呵。
下午,老公氣急敗壞地給我發(fā)微信,說兒子的成績這么差,他受不了,今天晚上回家會跟孩子好好談一次,是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連帶著把我說了一頓,說我管孩子的學習方法不對,越管成績越差,以后不準我再管孩子的學習了。
我聽了心急如焚,看著孩子的成績單,心里想:要是孩子在我眼前,我真的會狠狠地打他一頓,太讓人失望了!從初中升入高中,馬上成學霸變學渣,我心里承受不了。該好好檢討一下,從我開始檢討,反省。
這是一位高中母親分享的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初中是學霸,高中一個變“學渣”,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是高中學校老師水平不行,還是孩子的智商不夠了呢?今天就這個問題一起來聊聊。
其實,每個孩子的情況并不一樣,我概括了一下,初中學霸,高中變差,主要有這么三種類型:
第一,有一種不好叫“媽媽覺得不好”
高中第一次月考,有個學生物理考了80多分,這本來是有個很好的分數,但是他媽媽給老師發(fā)信息,上來就下了結論“孩子的物理為什么考得這么差?”然后追問“是學習態(tài)度不行嗎?”雖然老師很努力想跟她解釋清楚,但是她依然決定要利用周末給孩子輔導輔導。另外有個學生入學成績排名40多名,第一次考試考到了20多名,但是在他媽媽看來,這個成績太差了,考好大學沒希望了。
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孩子考上高中,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初中的尖子生,尤其是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父母都對孩子有了更高的期待,這種期待本來是好的,但是不少家長對高中情況并不了解,于是有了不切實際的期待,結果導致家長焦慮,孩子焦慮,適得其反。
第二,有一種不好叫“暫時考得不好”
從初中到高中,學習和考試的難度上升很大,高中的課程比初中多得多,進度比初中快,難度比初中大,題目比初中難,這從高一就能體現(xiàn)的非常明顯。
這對于學生的適應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多數學生都會面臨適應的困難,有的學生適應得快,有的學生適應的慢,這并不能決定后面的學習,但是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困難,問題越來越多,或者因為考得不好,心理受到打擊,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就會出現(xiàn)大問題。
像上面的這個孩子,初中的數學、物理、化學可能就會接近滿分,但是到了高中,第一次考試都沒有及格,這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第三,有一種不好叫“真的不好”
并不是所有不好都是客觀原因,也有的學生考得不好,是自己確實學得不好,這類學生往往有以下兩種類型:
一種是學習態(tài)度不好,學習被動,不逼著不學習,這類學生在初中被老師、家長逼著,學習成績還可以,但是到了高中,逼著學習是沒用的,是不可能學好的,高中的學習態(tài)度很重要,必須實現(xiàn)“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習才能更加深入,成績才會更高。
另外一種就是學習能力不行,初中靠輔導,靠死記硬背,知識掌握很扎實,但是思維水平不高,有的是小科背誦得很好,但是數學不好,初中可以通過努力彌補,但是到了高中,各科對思維要求更高,這些學生很快就會出現(xiàn)學習困難,比如數學聽不懂了、物理聽不懂了、化學聽不懂了......,問題越積攢越多,成績就會越來越差。
所以,高中第一次考試很重要,對于孩子,考試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去進行排名,所以家長要重視成績,但是又不能過度關注成績,要通過成績分析出成績背后的原因,看看孩子是哪種類型,然后和孩子一起討論以下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因為焦慮去批評孩子,甚至批評老師,批評學校,在內耗中毀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