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的生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所以寫一篇文章紀念。
特殊在于,我的思想,已經(jīng)發(fā)生徹底的轉變。
往后余生,我都不想過生日了,因為:真正覺悟的人,生命只有一天——那就是今天。把每一個“今天”,活出圓滿,就是覺悟,就是修行。
1、過去不念,放下我執(zhí)。我通過讀書、寫作,修行了自己的心,并且發(fā)現(xiàn)一些真相,是小眾人洞察到的,那就是:時間只是一種感覺,不是真實存在的。
當一個人,真正修到了一定境界,才能發(fā)現(xiàn),線性時間,只是心智頭腦運行的一個認知系統(tǒng)。僅此而已。
這個話題,10000個人里,也許找不到1個人能領悟。所以點到為止。說一些大眾能懂的:
昨日已逝,不可重來,不可挽回,不可修改,所以,要過往不究,過去不念,放下我執(zhí)。
大道無言,天書無字,真的,我寫這個話題,總是感到斷片,沒有文字冒出來。
就像南懷瑾先生讀《金剛經(jīng)》一樣,讀著讀著,進入了境界和狀態(tài),自己的那個“我”,不見了,沒辦法,只能中斷閱讀。
那我就再降低一點頻率,降維詮釋,寫得再世俗一點。
2、未來不期,平息妄念。我們的心,得不到安適,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緒,是因為兩點:
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我們反復回憶,不讓它過去;
還未發(fā)生的事,我們患得患失,自己想太多。
道理,我們都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辦?
也是有方法的。
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就讓它發(fā)生,你可以從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然后其它的一切,都讓它隨風而去。
如果你在晨練,那就專注晨練;如果你在做早餐,那就專注做早餐;如果你在走路,你就專注走路;如果你在工作,你就專注工作……當你把心思,專注在正在進行的事,你的心思就是在當下。
比如說,我寫作,也會跳出一個評判的聲音:你寫的啥東西?
這個聲音,來自心智頭腦,我不理會它。我永遠都是用“直覺意識”來寫作。
我不理會這個評判的聲音,一心一意,寫下去,直到寫完為止。
做任何一件事,都秉持如此態(tài)度——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無問西東,不管結果,重在把過程做好,做踏實。
3、當下不執(zhí),心神合一。心神合一,生命就變得無限可能,一個人之所以能創(chuàng)造奇跡,是因為能讓自己心神合一。
沒有過去的牽絆,沒有固執(zhí)的念頭,沒有未來的恐懼,沒有擔憂的束縛,你做的每件事,自然就會“隨機而動”。
對了,我研究《易經(jīng)》發(fā)現(xiàn):天機、時機、變機,是真實存在的,一般人都無法發(fā)現(xiàn),但是,心神合一的時候,人能覺察到。時在藏,逢機則動。
我之所以善變,是因為察覺到變機,并迅速做出改變。
所以,我有計劃,但是,計劃經(jīng)常趕不上變化,我會以“今天”和“當下”的實際反應為準。
心神合一,就是一心一意。
你的心,沒想過去,沒想未來,只是在當下。
事實上,當你把當下的每一件事,都做到位,做到極致,成績自然會出來,奇跡也會出來,而且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
以上為《易說瑾言》第67篇,共120篇,系作者的收山之作。讀完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點贊、轉發(fā)、評論。
作者主頁專欄,有解讀《易經(jīng)》、《道德經(jīng)》、《莊子》的國學文章,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