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砂鍋中是足以抵御嚴寒的豬牛羊肉,味道醇厚,心中富足;在南方,江河湖海中的鮮美味道集于一煲,滋補營養(yǎng),身心溫潤。包括南北方人各自鐘愛的米與面,也都可以在煲和砂鍋這樣的炊具中一展身手。
各種美味集于一煲。新京報記者 王萍 攝
在廣東,煲仔飯的米飯吸滿了肉汁,米變得豐盈滑口,粒粒飄香。秘制的醬汁、恰到的火候,讓每一粒米都有了“靈魂”。品嘗了上層的Q彈,下層還會有更為精華的焦脆鍋巴。而廣東潮汕地區(qū)的砂鍋海鮮粥,則是用煲來演繹大米的不同形式的美味:大火煮沸后轉(zhuǎn)至文火慢熬,加入蝦、蟹、干貝、海參,開了花的米圍繞擁抱著各類海鮮,滋潤的鮮美味道一點點蒸騰而出。
云貴地區(qū),砂鍋里總少不了粉。貴州人覺得,用砂鍋酸湯粉的熱氣和酸味發(fā)發(fā)汗、暖暖身,最是舒服不過了。即使去不到云南本地,但是現(xiàn)在很多城市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云南砂鍋米線,早已成了多少學生和早出晚歸的人們的青春記憶和奔波忙碌中得到的溫暖慰藉。
在砂鍋里煮上一份面條,或是添加更多食材變成砂鍋燴菜,則是很多北方城市、中原地區(qū)常見的冬日美食??此啤捌狡綗o奇”,但卻是最家常的暖心味道。這其中,河南的砂鍋燴菜最有名氣,白菜、海帶、豆腐、豆泡、牛肚、土豆粉、小酥肉等食材被包容在一個砂鍋里,構(gòu)成了最為本真樸實的“中原之味”,既留存本味特色,也讓食材在砂鍋中相互汲取、搭配相諧。類似的還有河北的熬菜、東北的亂燉等。雖然里面沒有山珍海味,但是總會讓人們勾起一種“與老家相似”的味道。
精致的上海人會在冬天煮上一份全家福什錦砂鍋。高湯里的肉丸、對蝦、蛋餃......發(fā)揮自己的味道,也融合著其他食材的滋味。這樣的場景更適合全家人團圓相聚的氛圍,所以對于很多人來說,一鍋砂鍋一個煲,喚起的是對節(jié)日和相聚的期盼,這既是食材的融匯,也是生活的美滿長久。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物流交通越來越便捷,讓現(xiàn)如今煲內(nèi)的食材越來越豐富,做法也越來越多,煲也不斷地跳出條條框框,只要能搭配出讓人渴望的味道,就盡可放入煲中,可謂“萬物皆可煲”。一個小小的煲,越來越有大大的“肚量”,就好像生活的城市,連通四方,廣納包容。無論是“土著”還是“新市民”,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希望。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王琳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