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很想考證,想清楚再做決定
“為什么要考CPA?”“CPA證書能帶給我什么?”“為了這個證書,我愿意付出多少時間和努力?”“如果失敗了,我能承受這些結果嗎?”“假如不考CPA,以后我會后悔嗎?”......
把這些問題都想清楚,逐步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很想考CPA證書。當你真的想做一件事的時候,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
02爭取家人的支持,適當借力
職場寶媽是時間最少的一群人,而備考CPA又是一件要耗費很多時間的事情,那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爭取家人的支持,把帶娃的工作分些出去。
就如我決定考試的時候,和家人進行了一次深入而具體的交談,把我為什么要考CPA,考完對我的好處,需要家人什么時候幫我?guī)蓿蟾乓獛Ф嗑眠@些問題都一一進行了溝通。
03決定開始后,就不要“想”太多
一旦決定考CPA,我們就不要被周圍太多聲音影響。
“30+才考CPA,還有用嗎?”“要是考不過,什么都得不到,時間也沒了”“我是不是考不過?”“我考不過別人會怎么看”.....
可能我們腦海會不自覺出現這些想法,嘗試把它們都扔出去,停止精神內耗。
04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好目標
熟悉CPA考試的朋友都知道,考完CPA最少要2年以上的時間,所以這不可避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準備每年考多少科,考多少年都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預先設計好。
對于職場寶媽,我建議是一年考兩科,準備的時間較為充裕,也沒有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引起過分焦慮。
不過,學習能力特別好,或者班科出身,并且一直從事財務、審計方面工作的朋友也可以設定更短的通關時間。目標只有和自己的能力匹配,那才是有效的。
05當年考試的科目難易結合,科學搭配
CPA專業(yè)階段包括6門科目,分別是《會計》、《審計》、《經濟法》、《稅法》、《財務管理》和《公司戰(zhàn)略與風險管理》。
通常來說難度較大的是《會計》、《審計》和《財務管理》,當然還是要結合個人的學習經歷和經驗來具體分析,選擇合適自己的科目搭配。
我考試的科目搭配是第一年《會計》和《稅法》,第二年是《財務管理》和《公司戰(zhàn)略與風險管理》。
06做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每年都要做好學習計劃,把從多少月開始學,每科分配的時間,系統(tǒng)學習階段多長,復習階段多長這些具體事項都要明確下來。
計劃自己做不好的話報個培訓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線上線下都可以,畢竟培訓班都是專業(yè)的。
07學習的時候,盡量排除干擾因素,做到心無旁騖
在家學習其實很難不被打擾,一般小孩都特別黏媽媽。
所以,還是不要怕麻煩,帶上書本和學習工具去外面的自習室或者圖書館吧,效率會高很多。
至于帶娃,還是適當讓隊友分擔一下吧。
08堅持下去
如上所述,CPA考試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年都得給自己打一次雞血,保持4個月以上的學習狀態(tài)。
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不妨計算一下離考試還有多少天,還有多少個月,這樣一想,似乎也不用堅持多長時間了,就又能繼續(xù)下去了。
09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別人逛街、旅游、親子露營的時候你在苦哈哈地看書、上課、刷題。
周末姐妹邀你一起帶娃,一起露營,一起看電影,難免不心癢,恨不得馬上扔掉手里厚厚的書,來一句“老娘不看了!”
可是,且慢,還記得你決定開始考試的原因嗎,時刻牢記你的目標,大不了備考的期間不看朋友圈,提前和親朋好友打好招呼,這段時間,咱們不約。
10盡力之后,學會接受結果,來年再戰(zhàn)
每年CPA成績出來,都有人歡笑有人愁,如果當年考試成績不理想,沒達到60分,會讓人感覺喪喪的。
可是,這一年的努力不會因為沒合格而白費的,經過這一年的學習,第二年再復習備考會感覺花的時間不用那么多,
所以,調整心情,再次出發(fā)。
最后,祝愿各位親愛的寶媽朋友
無論30歲、40歲還是50歲+
仍能揚帆啟航,乘風破浪!
更多好文,請關注“小蔓在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