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蘭州1月22日電 (強科 馬寶軍)對于鐵路人來說,春運是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日夜堅守奉獻,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主戰(zhàn)場。在這場攻堅戰(zhàn)中,鐵路青年擔當起挑大梁的重擔,從寒風中懷揣儀器,到旅客手中的一杯熱水,再到打磨機下近“千度”的火花,他們始終保持奮斗者姿態(tài),溫暖著廣大旅客的回家路。
圖為車務青年劉璇給旅客列車上水。 蘭州局集團宣傳部供圖-31℃:供電青年堅守高原外出巡檢
在祖國西北海拔3608米的祁連山深處,蘭新高鐵在這里穿山越谷、銀龍飛馳,沖騰起陣陣雪霧,仿佛駛?cè)肫婊醚﹪?。蘭州高鐵基礎設施段軍馬場高鐵接觸網(wǎng)運行工區(qū)就駐扎在這里,工區(qū)職工晝伏夜出,日夜守護著高鐵供電設備的安全運行。
28歲的陳華軍是工區(qū)的作業(yè)組長,春運期間,在-31℃的高寒山區(qū),他要帶著5名青工對接觸網(wǎng)設備進行巡視測量。頭戴厚厚的大棉帽,身穿厚重作業(yè)服,迎著刺骨的寒風站在露天的作業(yè)車上認真巡檢。
隧道掛冰是動車和供電線網(wǎng)的“定時炸彈”,為了清除安全隱患,他們還要穿上雨衣、戴上安全帽、護目鏡和絕緣手套,腳踏絕緣靴,手持打冰桿,清脆的敲擊聲回蕩在隧道中,刺骨的隧道山水順著袖口流進衣服,被捂成了溫暖的甘露。
圖為客運乘務員為旅客遞上熱水。 蘭州局集團宣傳部供圖0℃:車務青年給旅客列車上水
在長時間的火車旅途上,充足的水源供應是旅途生活的重要保障。喝茶泡面、洗漱供餐、衛(wèi)生保潔,愜意旅途的背后,卻是鐵路上水工時刻要面對的“寒暑易節(jié)”。
劉璇是甘肅省天水市火車站的一名上水工,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她是一名“95后”??此剖且幻败浢米印?,實際卻是手握膠管“打水仗”的上水“女漢子”。數(shù)九寒天,進站列車從距她不足1米的身旁駛過,帶起的寒風迎面拍打而來,灌進領(lǐng)口和褲腿,令她瑟瑟發(fā)抖。
圖為機務青年“蹲坑” 鏇修輪對。 蘭州局集團宣傳部供圖春運期間,由于站停車多、客流量大,車輛補水需求也大。為確保給每個車廂上滿水,列車剛一停妥她便迅速起身,拽著近30米長的水管來回跑,迅速完成插管、開閘、拔管和整理,短短幾分鐘的站停時間里,她要完成3節(jié)車廂的上水。
管子中的冰水接近0℃,拔管時呲出來的水流過手套,濺在袖口和褲子上,不一會就會凍結(jié)變得硬邦邦的。坐下等候下一趟車到來的時候,她將再度迎接寒風的侵襲,一個班下來,這樣的“寒暑易節(jié)”她要經(jīng)歷近20次。
圖為工務青年寒夜打磨鋼軌。 蘭州局集團宣傳部供圖300℃:火車“修腳師”“窩坑”鏇修輪對
鐵路工作是車機工電輛的大聯(lián)動機,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蘭州西機務段西整備車間鏇輪班組,有一群年輕人日夜蹲在地坑里,守護著機車安全。高陽就是他們中的一員,自上班以來,他一直從事機車輪對鏇修工作,是名副其實的火車“修腳師”。
為了校正車輪磨損情況,保障機車安全平穩(wěn)運行,鏇輪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藝環(huán)節(jié)。鏇輪時,高陽必須“窩”在地坑狹小的空間里操作鏇修機具,長時間與設備噪音、油污和高達300℃的鐵屑為伴,跟他們交流只能靠“吼”,但高質(zhì)量完成工作卻早已成為行動自覺。
800℃:工務青年寒夜打磨鋼軌
火車的“哐當”聲是歲月最美的音符,它總能伴著往事和回憶涌現(xiàn)在人們心頭,但多數(shù)人并沒有留意到的是,現(xiàn)在乘車出行時的“哐當”少了,這是因為鐵路工務人讓有縫軌變成了無縫軌,“哐當”聲的減少改善了人們的出行體驗。
上班不到5年的朱杰已經(jīng)是武威工務段一名業(yè)務過硬的老練線路工,為了保證鐵路線路的高平順性,春運期間,朱杰帶著一班年輕人,在零下30℃的寒夜里迎著刺骨的北風,戰(zhàn)斗在蘭新鐵路大動脈上。
他們推著200多公斤的鋼軌打磨機緩緩前進,在寒夜里,打磨機高速旋轉(zhuǎn)的砂輪與鋼軌摩擦激起的火花足有800℃,飛濺的火花如同璀璨的焰火,點亮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人在囧途”到“溫馨旅途”,從“乘車出行”到“旅行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廣大鐵路青年守初心、擔使命,如“暖男”一般守護春運旅客回家路,處處閃耀著他們特有的責任與擔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