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石家莊1月23日電 題:“老慢車”穿行太行山30余載:承載夢想 守住鄉(xiāng)愁
作者 黃歆堯
7時1分,隨著一聲鳴響,K5203/4次列車緩緩駛出天津站,向西依次駛向武安、磁山、陽邑、井店、涉縣、黎城、潞城七座“山城”。
如今,它服務著太行山范圍內(nèi)7個城市170萬以上人口,由于沿途山峰阻隔、地理環(huán)境復雜,日常交通不便,這趟列車便成為這里群眾外出務工、走親訪友、上學出行的最佳選擇。
據(jù)列車長岳玉祥介紹,從天津開往潞城的K5203/4次列車單程運行里程813公里,運行時間約13小時,沿途設23站。其前身是上世紀80年代天津西-邯鄲間的537/538次列車。自1985年開行,K5203/4次列車在太行山腹地已穿行30余載,帶著山區(qū)群眾駛出大山。
民心工程的回家車 守住鄉(xiāng)愁
1969年開始,陸續(xù)許多天津藉鋼鐵工人來到河北省涉縣,投身祖國鋼鐵事業(yè)。然而,他們許多人的家卻留在了天津。當時從涉縣到天津沒有直達列車,他們的返鄉(xiāng)之旅需要多次輾轉(zhuǎn),十分不便。
圖為K5203/4次列車到達衡水站。 黃歆堯 攝1996年,為支援國家建設,天津市在河北涉縣設立鋼鐵廠,為了解決天津籍職工通勤問題,天津市與鐵路部門攜手作為民心工程,列車延長運行交路至涉縣,車次改為4481/2次列車。自此,這趟列車便承載起幾代津籍鋼鐵工人的“遷移”,也承載著他們的“鄉(xiāng)愁”。
20多年前,天津籍的齊青與鋼鐵“結(jié)緣”,在邯鄲涉縣邂逅了滄州籍的楊姝秀。這趟列車便成為老兩口的“回家車”、“探親車”。
“這趟車已經(jīng)陪伴了我近20年。車廂里常常會碰到許多熟人,和乘務員也很熟,就像個大家庭一樣?!?6歲的楊姝秀說,現(xiàn)在兒子也在滄州上大學,每次孩子放假前,都會坐這趟列車來到娘家看看家人,再把孩子接回涉縣與老公團聚。
山里孩子的追夢路 承載夢想
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鐵路經(jīng)過六次大提速,進入高鐵時代。隨著速度更高、設施更先進的空調(diào)客車、動車、高鐵的出現(xiàn),“綠皮車”逐漸被淘汰。
2017年,4481/2次列車延長運行交路至山西潞城,車次改為K5203/4次,同時車輛升級為空調(diào)列車。
“山里的孩子出去讀書基本都坐這班車?!痹烙裣檎f,每逢周末、節(jié)假日,就有不少學生乘車。813公里的路程,105元的票價,是還沒有收入來源的學子最實惠的交通方式。
K5203/4次列車已成為榮斐往返于學校與家鄉(xiāng)潞城的首選交通方式,榮斐說,在滄州上大學已經(jīng)3年了,全靠這趟“老慢車”。像他一樣的還有許多在石家莊、天津等地上學的同鄉(xiāng)同學。
榮斐說,雖然在“速度至上”的高鐵時代,它稍顯緩慢,但很方便,也不孤獨。對他而言,火車帶來的不僅僅是出行的便利,更聯(lián)接著外界機遇,承載著夢想。
山區(qū)群眾的致富車 走向“春天”
從1985年到2020年,K5203/4次列車陪伴著沿線的民眾從青絲到白發(fā),也見證了太行山區(qū)群眾從貧窮到富裕的變化。
來自涉縣的張和生說,10年前,經(jīng)朋友介紹來到石家莊打工,每年能攢下五六萬元。出去5年時間,回到老家就蓋起了新房。
許多像張和生一樣外出務工的鄉(xiāng)友,也都是看著張和生外出富起來,陸續(xù)選擇和他一起外出打工的。
由于這趟列車沿線自然資源豐富,太行山風光秀麗,還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戰(zhàn)斗遺址,近年來吸引了眾多觀光客。這趟列車又多了一項新功能——山區(qū)旅游資源開發(fā),為增加老鄉(xiāng)們的收入提供交通服務。
列車值班員張煒在“老慢車”運行線路上工作了30余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乘客。“中國在變,春運也在變?!钡谒磥恚跣牟蛔?,每一位旅客順利地登上回家的列車,每一趟列車安全地駛出車站的站臺,便是他最欣慰的時刻。
還有3個春運就退休的張煒說,K5203/4次列車承載了他太多的青春記憶,很珍惜現(xiàn)在的每一天,更期待退休后以新的身份乘坐該列車,來看看老伙伴們,看看自己曾經(jīng)揮灑汗水的土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