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阮文華
編輯 | 龐丹
在如今的電子化閱讀時代,投資者接觸《紅周刊》更多的是通過手機、電子閱讀器或者是圖書館。由于城市改造和拆遷,多年前的證券老書攤已經(jīng)很難找到了,但我每次經(jīng)過以前家附近老書攤的時候,還能隱約聞到《紅周刊》留下的書香,勾起無限回憶。
回想起十多年前,《紅周刊》同眾多的證券報刊雜志一樣,在老書攤上都可以看到買到,那時的《紅周刊》就受到了股民的廣泛好評。記得每次到老書攤買《紅周刊》,就能夠看到股民的不同閱讀習慣。有的拎著菜籃子直接坐在墻角邊,聚精會神地看起來;有的騎自行車來,自行車還沒有扎穩(wěn),就拿一本《紅周刊》倚在自行車座椅上津津有味地閱讀;有的邊看邊交流,興趣盎然;有的遞上錢,拿起《紅周刊》揣在懷里,臉上洋溢著微笑匆匆地離開。都說知識會熏陶和改變一個人。的確,凡是愛上老書攤愛上《紅周刊》的股民,也正是體現(xiàn)了對股市對投資的熱愛和情懷??赡苁钱敃r證券書籍較為匱乏吧,過去的老書攤?cè)硕嗍浅S械氖虑?,但人多卻井然有序,因為股民的關注點都在《紅周刊》內(nèi)容的豐富性、可讀性、專業(yè)性上。那時的《紅周刊》還有其他證券報刊雜志,比起本地的晚報日報等,價格高不少,但股民看《紅周刊》從不講價錢,都高興而來,滿意而去。
十多年后,這些場景還歷歷在目。每當我從柜子中拿出《紅周刊》舊刊時,總是能回憶起在老書攤讀書的溫馨時刻,當時,如果說沒有看過《紅周刊》就如同學生上學沒有課本一樣,會受到其他股民的調(diào)侃。讀《紅周刊》里投資大咖的觀點,讀《紅周刊》里股民投資感悟,讀《紅周刊》推薦的金融類書籍,一代又一代新股民不斷成長,努力學習逐漸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投資者。盡管如今是電子化閱讀的時代,已不再看到當時的場景,但股民的成長歲月永遠值得記憶。
彈指一揮間,《紅周刊》伴隨投資者已經(jīng)走過了二十多年,由牙牙學語,到蹣跚起步,再到頂天立地,《紅周刊》已經(jīng)步入到了青壯年時期。而那些老書攤上的股民,和那些在老書攤上看《紅周刊》的日子,都永遠成為證券市場發(fā)展歷史上精彩的一頁,成為股民見證市場發(fā)展的珍貴記憶。
至此新春到來之際,祝愿《證券市場紅周刊》越辦越紅火,也祝愿廣大股民朋友鼠年投資順利,股票長紅!■
2020 Happy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