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在吃方面已經(jīng)將其延伸為文化的一部分,例如每個特定節(jié)日都有專門的食物,特別是過年時節(jié)。有些食物在平常的時候銷量不多,一到過年銷量立馬就上增了,無非是因為臨近春節(jié),如同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這種食物。它的樣子比較特別,多數(shù)人只知道它擺在餐桌上的樣子,卻不知道它原來只是一種種子。如果你知道它的產(chǎn)地價格,一定會大罵商家的利欲熏心,因為市場價格和產(chǎn)地價格相差20倍左右。那么,這種食物究竟是什么呢?
其實,這種食物的名字叫做茨菇,樣子有些像帶新鮮的大蒜頭,顏色也較為奇怪,總體而言,它的顏值一般般,絲毫不起眼。不少人都不知道茨菇是怎么樣生長的,甚至還以為它是長在樹上的果實。茨菇的生長較為特別,我們平時在市場上所見的都是它的球莖部分。茨菇不耐霜凍,每到冬天來臨,它的地上部分就會枯萎,以球莖的方式度過寒冷的冬天。春季到來后,它才會再次生長。
茨菇雖然長得一般般,可它的產(chǎn)量卻極為豐富,在種植方面也較為簡單,是一種多數(shù)農民都喜歡種植的農作物。它原產(chǎn)于我國東南地區(qū),后擴散至南方大部分省份,如今的主要場地為廣西。茨菇在廣西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種植,每年產(chǎn)量逐年上升,今年更是達到了一個產(chǎn)量峰值。雖然產(chǎn)量多了,可它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當?shù)厥袌龅男枨?,以至于收購價格很是低廉,一斤只有4、5毛左右。
廣西的茨菇收購價格低到不足5毛,可市場價格卻將近10元,在廣東的部分地區(qū)普遍達到8、9元,和收購價相差了近20倍左右。有些消費者知道茨菇的原產(chǎn)地價格如此低,立馬就不開心了,覺得受到了不法商人的欺騙。不過,很多商人都說自己受到冤枉了,茨菇的價格根本不是自己故意抬高的,而是市場決定的。
首先,茨菇在平常時候市場銷量不大,以至于很多商店都不愿意進貨太多。如果年底價格再低,他們更不會進貨,還不如賣點利潤更多的商品。其次,茨菇作為年夜飯經(jīng)常吃的菜式,只有到年底才會熱賣,在大量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商家肯定會抬高價格。最后,很多農民沒有看清楚市場行情,導致茨菇的供給量遠遠大于需求量,收購價肯定會下跌。
過了春節(jié)以后,茨菇的需求量又會再次下跌。沒有了需求,收購商更不愿意囤太多貨,以至于農民手上的茨菇根本沒市場,只能是低價賣。
那么,年節(jié)越來越近了,大家有沒有開始準備過年需要的食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