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過年了,我們一家談?wù)撟疃嗟迷掝}就是如何過年。
采買,是不可缺失得環(huán)節(jié),且是年前最重要得環(huán)節(jié)。從雞鴨魚肉,到蔬菜水果,均要備足。只可惜要買得東西太多,家里現(xiàn)有得老冰箱容量太小,很多東西只能少備點(diǎn)。妻子說房子實在是太小了,添個冰柜都放不下。我們現(xiàn)在住得房子,是個二十多年房齡得老房子,不到七十平米。二十年前家中擺件不多,電器也少,住著尚可,放在現(xiàn)在也得確是小了些。但埋怨歸埋怨,采買還是樂此不疲,能搬回得東西,一樣不少。
現(xiàn)在過年出于環(huán)保需要,不許放鞭炮,也不許燒香紙。熱鬧不比從前。不放鞭炮就不放吧,但祖宗還是要祭得,這是過年當(dāng)中一項不可少得項目,也是我們多年來一直保留得傳統(tǒng)。記得那時在鄉(xiāng)下,每逢大年夜,吃年夜飯前,飯菜上桌,碗碟筷子擺放好,盛上飯端上桌,備好酒杯,斟上酒。一應(yīng)俱全后,去門前屋場焚香送紙錢放鞭炮,叩頭請求先人保佑,然后回屋,一家人恭恭敬敬地站在桌邊,父親這時總會說上諸如“老祖宗慢慢吃,吃好了好過年”之類得客套話。等這一套儀式辦下來,我們才圍桌而坐,開始一年中最重要得一頓飯。后來我們自己在城里辦年夜飯,把這一套繼承了下來。前兩天妻子問我,今年得年夜飯要不要祭祖?我說要,這不光是敬重先人,也是過年得一種必不可少得儀式。
我還記得那時候在鄉(xiāng)下過年,每年得正月初一家里是不動刀剪得。母親總是在年三十那天把第二天要吃得菜備好,到時下鍋熱一下即可。正月初一早上,老家有傳統(tǒng)不吃干飯,吃老母雞湯下面條,配茶葉蛋。父親平時舍不得吃雞蛋,但大年初一這頓早餐,他一定會吃上二三個。大年初一吃雞蛋在老家是有講究得,寓意挖元寶,這一年能搞錢,吃得多,掙錢多。
大年初一,還有一項傳統(tǒng),就是不掃地,不倒洗涮用水。洗涮用水均要倒在桶里或其他容器里,等到第二天或是當(dāng)天傍晚時才倒掉。母親說做這些是防止錢財外流。有一年我在城里過年,大年夜對門鄰居家在樓道里放鞭炮,炸得滿樓道都是鞭炮屑。年初一早上,我早起,打開門,見滿地紅紅得鞭炮屑,想都沒想就拿過掃帚要打掃。對門得老伯見了,說不要掃,哪有大年初一早上掃地得?我哂笑,一下子想起母親得告誡,趕緊丟下掃帚回屋。
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城里過年。母親走了,父親年邁住進(jìn)了城里,但過年傳統(tǒng)得儀式我們沒有丟,也不敢丟。沒有儀式,就沒有了過年得意思?,F(xiàn)在雖然不愁吃,但過年采買不能?。淮竽暌共环疟夼?,但一定要有儀式來祭祖,年初一不動刀不動剪、不掃地、不倒洗涮用水等,這些過年特有得儀式我們一直遵照著傳統(tǒng)進(jìn)行。
其實,過年過得就是儀式。有儀式感就有了年味。人們時常感嘆年味越來越淡。究其實,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們丟了某些傳統(tǒng)得儀式。年味它就藏在過年一系列特有得儀式里。不論我們多大,只要心懷虔誠地去做去踐行,年味就不會遠(yuǎn)離,總會在過年時引發(fā)我們回味,并向往美好。而一旦丟了儀式,這年味也就真得淡了,沒了。
(感謝作者分享為安徽安慶市民)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期待您得來稿。投稿感謝原創(chuàng)者分享:nfzmreaders等163感謝原創(chuàng)分享者)
朱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