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什么?有很多種解釋,一般常見的有兩種。科學(xué)的叫做潛意識,玄學(xué)的叫做靈魂。還有一種非主流的說法,認為思維就是一種對話。
今天說的就是它: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觀察過嬰兒,特別是2-3歲的嬰兒。他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語言發(fā)育處于咬齒不清的階段,總是會說個不停。家長會覺得他就是在學(xué)習(xí)說話,但是有人提出了另一種說法。認為他是把心中所想表達出來,比如今天想做什么,想爸爸媽媽帶自己去哪里玩,想路過門口看到狗狗的時候媽媽會抱自己起來。這是只有他才能聽懂的語言。
到了嬰兒大一點之后,語言發(fā)育完成后,就不會再這樣了。因為家長會人為的干預(yù),一個是:家長不允許嬰兒一個人的時候自言自語,另一個是:家長不允許嬰兒胡言亂語,嬰幼兒純真撒都會說,比如:說討厭哪個叔叔,不喜歡和誰家孩子玩,爸爸更疼愛弟弟等。這些說出來就不好了。
所以這種自我對話模式會被潛藏起來,變成說悄悄話的形態(tài),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考。其實就是與自我的一種對話,比如:你和朋友討論,這個生意能不能干,哪種泡妞方法管用,哪個球星比較厲害等,會把自己想法說出來。而思考或者說思維則是:把想法藏起來進行運算解答,它的對話人則是自我和他我。
自我就是自己,他我就是一個人的情商,智商,見識,格局,眼光,原始家庭等。
你可以理解為他我就是一個人的資料庫,所謂的思考:就是兩者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也可以說是提取和整理資料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