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任何討論中,不時都會遇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類似爭論。在電動機產品中,效率和溫升這兩個關聯(lián)性緊密的參數,總會成為電機設計過程中被反復權衡的對象。
電機的效率,取決于電機產品涉及到的各大損耗,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即電機的銅損耗,在其他損耗相對固定的條件下,銅損耗的增加,會直接導致電機效率的下降;反過來,當電機的效率較高時,如我們比較熟悉的高效電機,其溫升是比較低的。假設其他損耗不變的情況下,電機的效率與溫升呈負相關關系。
因而,在提升電機效率的措施中,有效降低電機溫升,是一個非??尚械囊彩欠浅S行У拇胧k姍C產品運行過程中,所有產生的損耗都會以熱量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如何能將其所散發(fā)出來的熱量,通過必要的措施進行平衡,即涉及通風散熱的問題。
減小發(fā)熱,是控制溫升的主要途徑,采用導電性較好的電磁線,合理選擇導體材料的電密,確保導體連接可靠性等與電流直接相關的環(huán)節(jié)符合要求,是有效控制導體發(fā)熱的重要手段;但對于任何效率條件下對應的損耗,對應的發(fā)熱量是相對固定的,電機的功率越大,所對應的損耗也就越大,這也是大規(guī)格電機采用強迫通風散熱措施的原因所在。
因而,無論導電材料有多好,在相對合理電密的前提下,總會產生一定的熱量,這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回避的問題,也不是所有的溫升問題可以通過繞組的調整來解決;基于客觀的發(fā)熱實際,匹配合適的通風散熱系統(tǒng)就顯得非常關鍵。在通風散熱系統(tǒng)中,空氣介質散熱最直接、最經濟也最安全,但是對于一些緊湊性電機,功率密度較大的電機,可能就需要通過其他的散熱方式解決冷卻問題,如水冷、氫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