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吐善言,聚和氣
一位作家曾說:”世間有一種能力,可以快速獲得別人的認可,這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p>
很多時候,一句話能讓人深惡痛疾,也能讓人感恩戴德。
真正有好運的人,是三言兩語間,就擁有改變運氣的能量。
有個國王,因為一連吃了敗仗,就要下令殺死一個使臣。
絕望時刻,使臣大罵國王冤枉了自己。
國王沒有聽清楚,便問一旁的大臣:”他在說什么???“
一個心地善良的大臣便回答:”他只是在念經(jīng)書里的話:敬畏之人,在艱難時施舍,且能抑怒,又能恕人?!?/p>
國王聽罷,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氣昏了頭,立刻就赦免了使臣。
心地善良的大臣也因此而得到了國王的賞識,從此平步青云。
《小窗幽記》中說:“一言可以納福,一語也能招禍?!?/p>
一個人說什么樣的話,就會有什么樣的運氣。
面對生活的不如意,習慣抱怨的人總會惡語相向,不僅自己心力交瘁,還傷人至深。
殊不知好運氣,早已被罵聲擋掉了。
老話說的好:”嘴賤,運氣背;舌毒,命就苦。”
想要好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說好話的人。
守住口德,常說吉祥話,和氣在身,善緣就越廣,人生自然福報滿滿。
二、身行善事,凝正氣
有不少人抱怨自己運氣不好,其實,一切磨難都源自心術不正。
古人云: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一個人,心有正念,人品端正,才能化解厄運。
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商人趕往河北運貨,突然天上下起了冰雹,商人急忙拉著貨物躲到了莊稼地里。
恰巧,他聽到天上有人說:”這是張不量的地,別毀了他的莊稼?!?/p>
商人很是奇怪,心想,既然他叫”不良“,為什么還要庇護他呢?
下完冰雹后,商人就前往村莊打聽這個人名字的由來。
原來,張不良是個富庶人家,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窮苦人就到他家里借糧食。
到了歸還時,他也不看多少,從來都沒用斗量過,所以才取名”不量”。
后來,商人原路返回,果真看到只有張不量的地完好無損。
人生有太多事,躲不掉避不開,唯有一身正氣能保護自己。
正如老話所說:“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個有正氣的人,心中充滿著善意,常與人為善,那么“氣場”也會散發(fā)著善意。
《唱導文》中講:“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p>
善良是生命的底色,因為有了善良,我們才會與善人結緣,與好運相遇。
行走天地間,做一個心善品正之人,自會得上天庇佑。
三、心態(tài)平和,添靜氣
常言道:“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狀態(tài)決定成敗?!?/p>
心態(tài),是一個好運的開端,心態(tài)平和的人,不被他人的情緒所裹挾,無論遇到什么都能泰然處之。
北宋宰相趙普,曾向宋太祖遞上了一份奏折,推舉一位難得的人才。
宋太祖一看,是自己厭惡的人,就生氣地把奏折丟到了地上。
趙普也不辯解,默默地撿起奏折,放進了口袋里。
第二天、第三天,趙普接連把奏折呈給了宋太祖。
耐心說道:“惹陛下生氣,定是臣的罪過,陛下問我何人可用,并未問我何人與您有仇,我自當用心推舉......“
沒等趙普說完,宋太祖拿起奏折就撕了個粉碎。
趙普不慌不忙,撿起碎片,過了幾日后,又將粘好的奏折,遞給了宋太祖。
宋太祖見趙普并未被自己激怒,依然心平氣和地向自己介紹人才。
想起昔日趙普的肺腑之言,宋太祖愧疚不已,不僅答應了他的請求,還對他委以重任。
有句話說的好:“如果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如果改變不了局面,就改變心態(tài)?!?/p>
的確,心亂一切亂,心安諸事安。
心態(tài)不穩(wěn)的人,磁場混亂,會在抱怨聲中選擇放棄,只有平心靜氣的人,才能冷靜地分析問題,讓氣運自然而生。
人生是一場自律的修行,要管住自己的念頭。
煩惱出現(xiàn)的時候,告訴自己要“忍耐”,脾氣上來的時候,告訴自己”莫沖動“。
情緒解決不了問題,心有靜氣,才有福氣。
世間的好運,都來自于內在的平靜,正直的品性,利他的行為。
人生在世,聚一份和氣,自成大器,養(yǎng)一份正氣,廣結善緣,添一份靜氣,百福自集。
養(yǎng)好這三氣,定會助你交好運,行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