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 | 檢驗方法 | 實驗現(xiàn)象及結(jié)論 |
O2 | 用帶火星得木條伸入氣體中 | 若帶火星得木條復(fù)燃,則為O2 |
NH3 | 用濕潤得紅色石蕊試紙伸入氣體中 | 若試紙變藍(lán),則為NH3 |
CO | ①通過灼熱得氧化銅,再通過澄清石灰水 ②導(dǎo)出點燃,能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lán)色火焰,用干冷得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用內(nèi)壁涂有澄清石灰水得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 ①固體由黑色變成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即為 CO ②干冷燒杯無變化,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即為 CO |
H2O | 通過白色得無水硫酸銅 | 若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成藍(lán)色,則為 H2O |
H2 | ①導(dǎo)出點燃,能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lán)色火焰,用干冷得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用內(nèi)壁涂有澄清石灰水得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②通過灼熱得氧化銅,再通過無水硫酸銅 | ①干冷得燒杯內(nèi)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無變化,則為H2 ②固體由黑色變成紅色,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成藍(lán)色,則為 H2 |
CH4 | 導(dǎo)出點燃,能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lán) 色火焰,分別用干冷得燒杯,內(nèi)壁涂有 澄清石灰水得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 干冷得燒杯內(nèi)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為CH4 |
HCl | 通入稀硝酸酸化得硝酸銀溶液 | 產(chǎn)生不溶于稀硝酸得白色沉淀,則為 HCI |
離子 | 檢驗方法 | 現(xiàn)象 |
H+ |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加入鋅粒用pH試紙測pH | 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有氣泡冒出pH<7 |
NH4+ | 滴入堿液加熱,用濕潤得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chǎn)生得氣體 | 有剌激性氣味得氣體放出,紅色石蕊試紙變藍(lán) |
Cu2+ | 滴入NaOH溶液 | 有藍(lán)色沉淀生成 |
Fe3+ | 滴入NaOH溶液 | 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
OH- | 滴入無色酚猷溶液 ②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③用pH試紙測pH | 無色酚猷溶液變紅紫色石蕊溶液變藍(lán)pH>7 |
SO42- | 滴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 產(chǎn)生不溶于稀硝酸得白色沉淀 |
Cl- | 滴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 產(chǎn)生不溶于稀硝酸得白色沉淀 |
CO32- HCO3- | 滴入鹽酸,將產(chǎn)生得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Ag+ | 取少量試劑滴加少量NaCL溶液 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Ba2+ | 取少量試劑滴加少量Na2SO4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Ca2+ | 滴加Na2CO3溶液 |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
除雜原理:“不增、不減、易分離”
(1)除雜過程中不能引入新雜質(zhì),即“不增”
(2)加入得試劑不能與所需要得物質(zhì)反應(yīng),所需物質(zhì)可增多但不可減少,即“不減”
(3)雜質(zhì)轉(zhuǎn)化為原物質(zhì)或沉淀、氣體@易分離得物質(zhì),即“易分離”
物質(zhì) | 雜質(zhì) | 除雜方法 | ||
CO2 | CO | 通過灼熱得氧化銅 | ||
CO | CO2 | 先通過足量得氫氧化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 ||
CO2 | HC1氣體 | 先通過飽和得碳酸氫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 ||
H2 | HC1氣體 | 先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或堿石灰 | ||
H2 | 水蒸氣 | 通過氧化鈣或濃硫酸或氫氧化鈉固體 | ||
CO2 | 水蒸氣 | 通過濃硫酸 | ||
物質(zhì) | 雜質(zhì) | 除雜方法 | ||
CuO | Cu | 在空氣中(或氧氣中)灼燒 | ||
Cu | CuO/Fe/Zn | 加入足量得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 | ||
C | CuO/Fe/Zn | 加入足量得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 | ||
CaO | CaCO3 | 高溫鍛燒 | ||
CaCO3 | CaCl2 | 加水溶解,過濾、干燥 | ||
NaCl溶液 | NaOH/NaHCO3 | 加入適量得鹽酸 | ||
NaCl溶液 | Na2SO4 | 加入適量得氯化鋇溶液,過濾 | ||
NaCl溶液 | HC1 | 加入適量得氫氧化鈉溶液 |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適量得氫氧化鈣溶液,過濾 | ||
NaNO3溶液 | NaCl | 加入適量得硝酸銀溶液,過濾 | ||
CuSO4溶液 | H2SO4 | 加入足量得氧化銅或氫氧化銅粉末,過濾 |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足量得鐵粉,過濾 | ||
CaCl2溶液 | HC1 | 加入足量得碳酸鈣粉末,過濾 | ||
稀鹽酸 | H2SO4 | 加入適量得氯化鋇溶液,過濾 |
常見物質(zhì) | 檢驗方法 | 現(xiàn)象和結(jié)論 |
硬水和軟水 | 加肥皂水
| 出現(xiàn)泡沫多得是軟水,反之是硬水 |
聚乙烯和 聚氯乙烯 | 看透明度 摸粗糙感 點燃(灼燒) | 不透明得為聚氯乙烯 粗糙得為聚氯乙烯 無氣味得是聚乙烯,有剌激性氣味產(chǎn)生得 是聚氯乙烯 |
棉花、羊毛、 合成纖維 | 灼燒 | 灼燒時有燒紙氣味得是棉花;有燒焦羽毛氣味得是羊毛;有特殊氣味,灰燼是黑色或褐色硬塊得是合成纖維 |
黃金和假黃 金(銅鋅合金) | 加熱 加入稀鹽酸 | 變黑得是假黃金 產(chǎn)生氣泡得是假黃金 |
熱固性塑料 和熱塑性塑料料 | 加熱,觀察外 形變化 | 加熱后變軟變形得為熱塑性塑料 |
化肥 | 鑒別方法:“一看、二聞、三溶、四加堿”。氨水為液態(tài);鉀肥多為白色;磷肥是灰白色且多數(shù)難溶于水;氮肥、鉀肥易溶于水;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銨態(tài)氮肥與堿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氣味得氣體產(chǎn)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