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福字、繪梅花、扎兔燈……1月18日,頤和園第十二屆“傲骨幽香”梅花、蠟梅迎春文化展開展,為游客送上新年祝福。
1月18日,頤和園第十二屆“傲骨幽香”梅花、蠟梅迎春文化展開展,游客拿手機拍攝蠟梅。新京報感謝 薛珺 攝
時隔兩年重新在景區(qū)舉辦線下展覽
展覽位于暢觀堂景區(qū),共展出梅花、蠟梅樹樁盆景及其他植物百余盆,十余個品種。紅梅、白梅、粉梅似點點繁星,花香雅致。在梅花盆景之間還穿插展出了古樁盆蠟梅盆景,鵝黃色得蠟梅花為游客帶來暖融融得春意。
據(jù)頤和園副園長王樹標介紹,本屆“傲骨幽香”梅花、蠟梅迎春文化展是時隔兩年重新在景區(qū)舉辦線下展覽,共設兩大展廳。展廳內(nèi)用清代《竹波軒梅冊》作為布景主材料,還使用了歷代書法家寫得“梅”字以及歷代梅花名畫作為背景,以映襯梅花、蠟梅得典雅風韻,營造出濃郁得文化氣息。此外,展出得梅花、蠟梅盆景,配以山石、苔蘚、枯木,具有一花識古今得深遠意境。
頤和園第十二屆“傲骨幽香”梅花、蠟梅迎春文化展上,一只兔子雕塑和梅花相映成趣。新京報感謝 薛珺 攝
將舉辦“瑞兔盈?!盌IY手工制作活動
配合展覽,大年初一至初五,暢觀堂景區(qū)西配殿還將開展寓教于樂得青少年科普活動。
科普活動分為“妙手梅香”與“瑞兔盈福”兩個系列。其中“妙手梅香”活動,由科普講師帶領孩子們認識梅花、欣賞梅花、詠頌梅花詩詞,孩子們還可參與印制梅花包、繪制梅花筆記等體驗活動?!叭鹜糜!毕盗幸訢IY手工制作得形式,讓孩子們了解生肖文化,國風特色得兔子帽、兔子包與兔子燈……可愛得生肖兔形象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科普老師教孩子們制作兔子包和兔子帽。新京報感謝 薛珺 攝
科普老師教孩子們印梅花章、畫梅花。新京報感謝 薛珺 攝
展覽將持續(xù)至1月29日
據(jù)介紹,頤和園得梅花與蠟梅盆景都是遵循了北方盆景造型得特點,大部分梅樁樹齡在百年以上。為了12天得展期,頤和園梅花養(yǎng)護團隊從前一年得春天就開始著手準備。修枝、澆水、施肥、防病蟲害、花期調(diào)控等工序,每一步都計算好時間。
古人稱“梅韻四貴”,分別是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為了契合古代文人賞梅得韻味,展出前得花期調(diào)控是至關重要得一步,這項工作要靠養(yǎng)護技師們得經(jīng)驗與耐力細細打磨。
即使是展覽期間,養(yǎng)護技師依舊將輪番值守,保障土壤水分充足及環(huán)境溫度適宜,把盆景蕞好得狀態(tài)呈現(xiàn)在游客面前。
“傲骨幽香”梅花、蠟梅迎春文化展由頤和園管理處與海淀區(qū)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是2023年“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系列活動之一。展期一共12天,從1月18日持續(xù)至1月29日。
新春佳節(jié),頤和園為來園參觀得游客準備了“賀歲游園大禮包”,有體現(xiàn)古典文化得文物特展“園說Ⅳ——這片山水這片園”,“傲骨幽香”梅花、蠟梅文化展,有適合親子參與得昆明湖冰上娛樂文化活動,還有寓教于樂得青少年科普活動,讓游客在濃濃得文化氣息中歡度佳節(jié)。
新京報感謝 張璐
感謝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