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個肯定都是耳熟能詳的,但是你知道劉備的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后,也順便給自己打了一個“廣告”?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但是劉備剛沒過幾天消停日子,這邊的曹操就開始率大軍開始圍堵曹操。此時的劉備只有幾千兵馬,當然沒有多少人,并且也只是在新野的這個小縣城里面,這個小縣城簡直就是一攻就破。
此時軍師孔明就想到了一個妙計,就是“跑”順著現在的趨勢,向南跑,到荊州去奪了劉表的政權。
但是此時劉備不想去攻占荊州,因為劉表是他的宗親,這個時候趁亂搶地盤就是不仁義的行為。
此時孔明安慰劉備,如果此時不奪取政權,今后一定會后悔的,劉備這個時候說,俺至死不悔。
三國演義,這段故事總讓人一頭霧水,可以設想,劉備若是趁亂拿下荊州,曹操大軍南下,荊州靠劉備那點軍馬,是守不住的,趁亂奪荊州肯定是個壞主意,但孔明紅口白牙地說了,劉備態(tài)度堅定的拒絕了。
其實孔明是在試探劉備是不是見利忘義,是不死還不是大體。
主公與軍師在演戲,這番對談之后,孔明才進一步判定,劉備是個有雄才大略的明主。
事情偏就是這么巧,后方傳來荊州之主劉表突然病重的消息。孔明又獻計要奪荊州,劉備不用軍師之計。理由還是出于仁義道德。
試想當時荊州外敵重重,東有孫權殺黃祖奪江夏,北郵曹操打新野,荊州內部又有蔡夫人把持內政,劉表之子長幼失和。劉備這點人馬去趟荊州這片渾水,只怕是進城容易出城難。
劉備在荊州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聲望,到荊州的新野之前,他東奔西逃,主要活動在北方,正在荊楚之地沒有名氣,守城是要民眾支持的,劉備此時沒有民心。劉備與孔明相互摸底之后,孔明才出了一條妙計,一把火燒了博望坡,燒滅了曹軍的氣勢,二把火燒新野縣,燒出劉備聲望。
火燒新野這段是相當的精彩。
探馬飛報。曹兵已經到達新野。
玄德慌忙與孔明商議距敵之計。
孔明曰;前番一把火,燒了夏侯惇大半人馬;今番一把火,燒了夏侯惇大半人馬,今番曹兵又來,必教他中活少新野這條計謀,我等在新野住不得了,不如早到樊城去。
于是差人四門張榜,曉諭居民,無問老幼男女,愿從者,即于今天跟我往樊城暫避,不可自悟。
又準備船只,救濟百姓,差慣例護送各官家眷到樊城。
孔明火燒新葉城,偏又到處張榜告民,只有跟我們走,不可自誤,又準備船只接濟百姓,誘使大家一起走,又送各官家眷到樊城,引導百姓走。自己的房子被燒了,又有北君南下,官員也攜帶家眷跑了,可憐的百姓不走又有什么辦法呢?
于是新野十萬民眾只好跟著劉備一起南逃。這一路,十萬之眾浩浩蕩蕩,可以說是個大廣告,溜背十個愛民的好官。
有了這等聲望,劉備再借荊州,就有了當老賴的資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