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沒有賣過自家大樓的科技公司,算不上一家好的超級企業(yè) 來源:cnBeta.COM
LG 這濃眉大眼的,也學索尼開始賣自家大樓了?
也不盡然是,說起來,賣樓這件事兒在科技巨頭中還挺普遍的,所謂:三流企業(yè)賣產品,二流企業(yè)賣服務,一流企業(yè)賣概念,超級企業(yè)賣大樓。這次托尼就拿 LG 舉例,來說說這個科技界神奇的現(xiàn)象。
托尼第一次聽到 LG 這個名字還是在上學那會兒,有一陣 LG 的手機特別流行,什么巧克力啊、棒棒糖啊、冰激凌啊,長得真是好看。
清爽的設計配合著“ 韓流來襲 ”的加持,LG 手機立馬就成為了班級里的女生們夢寐以求的手機款式( 同時期還有夏普 ),它們讓托尼第一次知道,翻蓋和滑蓋手機也可以擺脫掉天生的商務感,在一眾黑白灰手機中尤其奪人眼球。
到后來,智能手機的橫空出世,一開始市場份額就被 LG 和 HTC 牢牢霸占,那會兒手機的工業(yè)設計簡直被玩出了花,很難想象 LG 還推出過像 G Flex 這樣領先一個版本的柔性屏手機。
盡管后來類似的騷操作的確少了,但大膽的嘗試一直存在,直到前兩年推出的 LG G5 上都還能見得到。
正當不可拆卸電池的手機大行其道,大家紛紛追求機身厚度和一體性的時候,LG 反其道而行,出人意料的ff0000搞了一款可拆卸電池的模塊化手機。
可以替換 Hi-Res 的音頻模組,照相模組。▼
即使后來被市場證實這不是主流的發(fā)展方向,可這樣的嘗試也就 LG 和摩托羅拉做了。隨著主打性價比的國產手機越來越多,LG 和絕大部分老牌子一樣,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直到最后不得已在中國關閉了它的手機業(yè)務。
當然,LG 的傳統(tǒng)強項還是在液晶面板領域,電視和顯示器才是它的主要產品盈利點,好比你在買高刷新率的電競屏時,多多少少會考慮他家的產品。
甚至在蘋果的 Pro Display XDR 顯示器問世以前,買 Mac Pro 或者 Mac Mini,蘋果官方推薦的都是這款 LG 的 5K 顯示器。
除此之外, LG 就竹鹽牙膏讓人印象深刻了。。。
聊到這里,大家發(fā)現(xiàn)問題了沒?LG 是一家非常熱衷于創(chuàng)新、技術、黑科技的公司,能賺錢當然好,不能也沒所謂,關鍵在于我別人沒有,一定要研發(fā)一些獨一無二的玩意兒。 ( 實話,在這點上國內的科技企業(yè)蠻吃癟的 )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LG 在產品研發(fā)上的經費自然的咻咻的往上漲,最后產品整出來,自然會把這部分的成本劃到消費者身上。
這就形成了一個完美循環(huán):
我的產品獨一無二?買單認可的人少?加大力度研究新產品。
久而久之,能賺錢就有鬼了。。。
這波操作和當年索尼賣大樓是如出一轍,在姨父 ( 平井一夫 ) 接手之前,索尼幾乎沒有一項業(yè)務是盈利的,所有人都一門心思撲在產品的開發(fā)上,嚴重到各個業(yè)務部門之間對立競爭起來。
就好比 iPad 剛出來那會兒,索尼同時有 N 個部門在研發(fā)平板電腦。。。
手機部門覺得:這特么是移動端設備啊,不應該我來主導么?
筆記本部門覺得:這特么是平板電腦啊,有電腦兩個字不應該由我來主導么?
家庭娛樂部門覺得:這特么是游戲設備啊,玩的東西不應該由我來主導么?
音樂部門覺得:這特么要是能做成金磚,全索尼不應該由我來主導么?
就這樣各部門之間各打各的小算盤,誰都沒搞出能賣的產品來,錢倒是花掉了不少。
姨父臨危受命,上任一看,驚了,被你們這么一搞,公司連續(xù)虧損 4 年,還恰不恰飯了?這可怎么行?趕緊想轍,救救孩子。
你們幾個部門都別瞎折騰了,弄來弄去還不都是一家人的嘛,從今以后只有一個索尼 ( One Sony ) ,都給老子勁往一處使!誰不服我開誰!
坊間傳聞筆記本部門就是這樣被裁掉的。。。
至于缺錢?咦,這不資產里還有好幾棟樓么?先賣了再說。。。
于是在 2013 年到 2014 年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索尼賣掉了位于紐約和東京的四幢大樓和部分地產,總價值高達 26.07 億美元,遠遠超過了公司的盈利。
索尼不僅賣樓,還拆樓,他們在 17 年的時候拆除了位于銀座的索尼總部老樓,原址改建成了公園。
還一絲不茍的將大廈外壁的百葉窗成片切割,做成工藝品出售給索粉,某寶售價 389 人民幣。
拆樓回血,有比榨干粉絲的錢包更賦有人文情懷么?
業(yè)界另一個出名的賣樓狂魔是農企 AMD,相較于日韓公司謹慎出售,AMD 賣樓就和賣菜一樣爽快了。
眾所周知啊,AMD 是搞芯片的,最不能缺的就是就是晶圓 ( 生產集成電路所用的原料 ) 。AMD 的創(chuàng)始人杰里 · 桑德斯也曾經說過:“ 是男人就要有一家自己的晶圓廠?!?/p>
可隨著半導體投資的餅越畫越大,收購顯卡公司 ATI 之后的虧空沒能及時補上,手上的晶圓廠對于 AMD 來說,就是一張能等著兌現(xiàn)的支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AMD 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賣掉了價值 84 億美元的晶圓廠,徹底切割了生產線,將晶圓工藝交給代工廠。
為什么說是迫不得已呢,因為在此之前 AMD 早就以 9500 萬美元賣掉了位于硅谷的辦公大樓,并以先賣后租的形式保住了自己辦公場所。
聽著是有夠凄慘的。。。
還好如今 AMD 的這口氣是緩過來了的,如今
CPU 顯卡兩開花,拳打英特爾、腳踢英偉達,
想來辦公大樓沒多久是可以贖回來了。
有緩過勁的,自然也有沒緩過勁來的,像是諾基亞和HTC就屬于后者,兩家都曾經有段時間是手機市場獨占鰲頭的老大。
實際上他們被迫賣樓和研發(fā)產品真的沒太大關系,是屬于手握一副王炸,還把牌打的稀爛的操作。輕視友商的崛起、永遠落后一代的產品設計、毫無道理謎之自信的高昂定價,現(xiàn)在看來,隨便哪一點都很吃癟,更別說他倆是三樣全占了。
但你說有沒有真的賣樓賺錢,還靠這個混的不錯的科技企業(yè),聯(lián)想可以算上一家。
在收購了IBM的筆記本業(yè)務和摩托羅拉的手機業(yè)務之后,聯(lián)想非但沒有憑借老牌硬件廠商的優(yōu)勢一飛沖天,反而是丟掉了市場老大的地位。
錢是花了,但還是在虧,怎么給那些投資我的人一個交代呢? 對,沒錯,賣樓!
他們在 2016 年到 2017 年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內,就通過房產交易獲得了180 多億人民幣的收入,再結合裁員和削減員工福利,財報立馬就變得好看了起來。
別人家是實在沒錢了去賣樓,這位老兄是: “ 賣樓比賣貨賺錢,而且還容易,容易的錢不賺,我傻嗎?”
你看,這樣
“ 聯(lián)想 ”
一番,錢就來了,好好搞產品?不存在的 。 。 。
有賣的,自然也有當房東的。U 盤的發(fā)明公司朗科,曾經花了 2 億在深圳造了一棟樓,盡管朗科在 U 盤的專利費上吃的盆滿缽滿,但業(yè)務一直沒有擴展,所以這棟樓,很多樓層都是空著的。
而恰巧騰訊的總部就在朗科的邊上,老馬家家大業(yè)大,業(yè)務繁多,自己的樓不夠用了,但又不想再興土木,主要也是貪方便,往來近,就租了朗科總部的 2 樓到 15 樓辦公。
而這每年 3000 萬的租賃收入,快趕得上朗科的專利費了。。。
總之,科技企業(yè)賣樓的目的各有千秋,房產作為企業(yè)資產中的大頭,既能用作日常生產辦公的場所,又能及時變現(xiàn)來填補資金上的不足,就像小時候玩大富翁一樣,買進賣出再正常不過了。
沒錢想翻盤,確實挺難的。
圖片、資料來源:
界面:腹背受敵的LG,決定80億元出售北京總部雙子座大廈
選址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賣樓比慘 真心一個比一個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