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臺新iPhone到手,最多能用幾年?
5年?8年?10年?
不!蘋果已經(jīng)表態(tài)了:
我不管你們想用幾年!反正在我眼里,一臺iPhone最多就只能用三年!
為啥一向“好脾氣”到處交罰款的果子,這回一反常態(tài)這么強硬呢?
因為就在這兩天,德國和歐盟一起,整了個針對全球手機廠商的大活。
近日,德國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一份“修改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維修和服務”的提案,旨在通過降低用戶更換智能設備的頻率,來達到“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
德國在這份提案中表示,希望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設備供應商,能在7年內為用戶提供零件和IT技術服務的支持。
同時,廠商還需要及時公開零配件的價格,這些配件還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隨便漲價。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等于也就是說,只要我買了你家的手機/平板,除非爺不想用了,要不你就得給我保修7年!
毫無疑問,德國政府這份以“保護環(huán)境”為初衷的提案,實際對于消費者們來說是相當友好的。
按照今年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發(fā)布的《2020年第二期5G終端消費趨勢報告》來看,整個2020年,我國手機用戶的換機周期平均達到了25.3個月,僅僅兩年出頭。這和德國政府向歐盟提出的“保修7年”可是相差甚遠。
圖片來源: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
為啥大家換手機這么頻繁?
其實,除了“逢新必買”的數(shù)碼發(fā)燒友和少部分土豪之外,應該沒有人不想自己手頭的設備能多用一段時間。
可現(xiàn)實卻是,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后,手機在軟件/硬件層面出現(xiàn)或多或少的問題。
而在此時,廠商要不就是已經(jīng)停更了適配硬件的軟件版本、要不就是官方硬件維修的價格,已經(jīng)貴到了不如再買一臺的程度……
如此一來,很多消費者其實都是在“被迫”換新。
那么,德國向歐盟提出的最新提案,真的就能解決消費者“被迫換新”的問題嗎?
至少在目前,來自廠商的阻力是相當大的。
這道理也很簡單。大家都不換手機了,誰來買新品?用啥抬股價?拿啥支撐巨額的技術研發(fā)費用?
咱就拿蘋果來說。
庫克上任10年以來,蘋果的股價從5000億美元瘋漲到超過2萬億,“如夢如幻”的的新總部Apple Park也說建就建起來了……
這些錢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還不是靠蘋果推出各類mini/Pro/Plus/版本的iPhone賣出來的!
所以這一次,以蘋果、三星、谷歌為主要成員的行業(yè)倡導組織 DigitalEurope,立刻對德國的“提案”進行了言辭激烈的回擊。
要“保修”7年?
就不,我們只承諾推動三年的安全更新和兩年的功能更新。
要我們提供保修全套零配件還不能漲價?
就不,我們只承諾提供電池和顯示器這種“易耗”配件,像相機/麥克風這樣的“冷門”配件,真要壞了是你們運氣不好,直接買新的吧……
這……萬惡的資本主義嘴臉一下子就露出來了鴨!
不過,這里我還得說句公道話,比起三星/谷歌這樣的安卓機代表來說,蘋果的軟硬件保障,實際上還算比較良心的。
打個比方來說,蘋果目前最新的iOS 14系統(tǒng),還能適配支持2015年發(fā)布的iPhone 6S(當然了升級后續(xù)航會不會尿崩是另外一回事兒),已經(jīng)相當不容易了。
蘋果官網(wǎng)也明確提醒:
iPhone、iPad、iPod、Mac或Apple TV產品的所有者可以從蘋果服務提供商(包括蘋果零售商店和獨立維修提供商)處獲得服務和零件,從蘋果上次發(fā)布產品銷售時起至少5年。
現(xiàn)在吧,我就希望蘋果能不忘初心,堅持目前的保修政策,千萬別被三星和谷歌等一眾安卓大佬“拖下水”,搞什么“僅支持三年的安全更新和兩年的功能更新”。
iPhone 13發(fā)布在即,我估摸著又得是6000+的起售價。那么,誰不希望自己花高價買的新iPhone能多用幾年呢?
你們想多賣幾部手機不假,但也不能以坑咱“衣食父母”為代價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