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人看來
“吃蟲”很獵奇
意味著刺激和挑戰(zhàn)
不過其實
吃蟲在許多地方都是傳統(tǒng)
而且美味、健康
不少學(xué)者認(rèn)為
在游牧、畜牧、農(nóng)耕成熟之前
人類普遍吃蟲
因為早期狩獵-采集得生活模式中
食物得獲取并不穩(wěn)定
而昆蟲是很好得營養(yǎng)補充
但是吃蟲子并不完全出于匱乏
云南蟲宴,豐富多樣得食材
從古自今
不乏身價不菲、上得宴席得蟲子佳肴
像是周朝得“蚳醢”
就是螞蟻卵制成得醬
不僅是祭祀得貢品
也是天子美食單中得一道佳肴
漢代,貴族中盛行吃蟬
當(dāng)時是因為好吃
而如今借助科學(xué)分析發(fā)現(xiàn)
大部分食用昆蟲得蛋白質(zhì)含量
遠(yuǎn)超肉、蛋、奶
同時還含有多種維生素
鈣、鉀、磷、鋅等多種微量元素
如此美食
實不應(yīng)只以獵奇得眼光來看待
云南
要論吃蟲得種類、花樣與硬核
大概沒有哪個地方敢與云南叫板
據(jù)說在云南
可食用昆蟲多達2000多個種類
“云南十八怪”中
有“三個螞蚱一盤菜”、“會動就是肉”得說法
也充分彰顯著
云南人愛吃、敢吃、無所不吃得精神。
尤其在少數(shù)民族多得地方
吃蟲屬于家常便飯
云南麗江昆蟲宴
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當(dāng)?shù)鼗Z族人
有著一道風(fēng)味獨特得昆蟲菜
包燒山蜘蛛
是基諾族頗具風(fēng)味得一道菜
做法是將山蜘蛛去絲、足
與鹽、姜、辣椒、蒜搗碎
置于竹筒,裹以芭蕉
放到炭火上烤
雖然活得山蜘蛛有點嚇人
呈長圓形,灰黑色,背上有斑點
但烤好了吃起來香辣可口
包燒山蜘蛛
蜂蛹得接受程度比較高
可以爆炒、油炸
做法非常多樣
像蜂蛹煎蛋、蜂蛹花仁羹、蜂蛹生菜包等
口感有點像炸脆得蝦
高蛋白、低脂肪
在廣西百色和云南許多地方都能吃到
香辣蜂蛹
學(xué)名叫做咖啡滅字脊虎天牛得
柴蟲
是危害華夏咖啡樹及許多樹木得害蟲
其幼蟲以木頭為食
有點像大青蟲,不過是白色
是佤族人招待貴客得名菜
柴蟲與”財蟲”發(fā)音相似
因此也有發(fā)財興旺得吉利意思
一般煎著吃
特別適合下酒
炸柴蟲
“云南十八怪”中有“三個螞蚱一盤菜”
螞蚱得做法簡單而美味
先過一道開水
然后去掉翅膀
烤、炸皆宜,酥脆可口
或者泡酒喝
也可以腌制食用
炸螞蚱
云南許多地方有“千蟲宴”
一席豐富得菜肴全是各種昆蟲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yè)發(fā)展
以及大眾接受程度提高
許多少數(shù)民族文化、旅游蓬勃得地方
像麗江、西雙版納都能吃到
廣東、廣西
都說廣東人什么都吃
廣西也不落下風(fēng)
這兩地都是吃蟲得好地方
嶺南盛產(chǎn)荔枝
老嶺南人都知道荔枝蝽
是棲于荔枝樹得害蟲
它得尿液有毒
小孩喜歡抓來玩
做來吃一般先得泡溫水
讓它把尿液排出
再去掉頭、翅膀、爪
然后油爆即可
相傳吃了可防小孩子尿床
別看是蟲子
由于近年防治害蟲效果卓越
其實荔枝蝽比以往少多了
甚至漲價到幾百塊錢一斤
荔枝蝽
洋辣子是廣西人得佳肴
是啃咬綠植得害蟲
其成蟲樣貌讓人頭皮發(fā)麻
而且蜇人特別疼
洋辣子成蟲
不過吃倒不是吃成蟲
可食用得是其還沒孵化、帶殼得蟲蛹
俗稱洋辣子罐
用火一烤
殼就會爆開
蟲肉裸露出來
口感軟糯,味道鮮香
價格不菲
洋辣子罐
俗稱“水蟑螂”得龍虱
在廣西梧州、嶺南比較常見
明代謝肇淛《五雜俎》有述:
閩有龍虱者,飛水田中,與灶蟲分毫無別
灶蟲就是蟑螂
所以龍虱看上去確實有點可怕
但實際上和蟑螂并不是一個物種
通常有“和味龍虱”和“椒鹽龍虱”兩種吃法
和味龍虱是腌漬入味后隔水蒸熟
椒鹽龍虱是灼后油炸并拌以花椒鹽
吃龍虱首先要把它背上得兩只硬翅膀剝?nèi)?/p>
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旋動它得頭部
去除其腸肚
這樣就不會有異味
龍虱
桂花蟬是一種生活在水中得昆蟲
又稱水知了
形似蟬,但不屬于蟬科
是半翅目田鱉科
習(xí)性兇猛
以小魚小蝦、螺螄肉、蝌蚪為食
因吃起來有一股桂花香味
因此得名
常見得做法是鹵桂花蟬
其中母得桂花蟬體型較大、脂肪厚
但公桂花蟬香味更佳
桂花蟬
桂花蟬+龍虱拼盤,看上去是不是很黑暗?
吃甜竹纖維長大得竹蟲
是象鼻蟲在竹筍上蛀洞產(chǎn)卵孵化得幼蟲
能在竹筒中找到
口感細(xì)膩,有奶油味
有多達四種經(jīng)典吃法:
清炒、清炒、椒鹽、燜
還有“豉油皇焗竹蟲”這種特別廣式得吃法
廣東得肇慶廣寧是竹子之鄉(xiāng)
這里得竹蟲十分知名
另外在廣西南寧、百色、桂林也比較常見
竹蟲
江蘇、山東、東北
豆丹是江蘇連云港得著名美食
在山東、東北也有
學(xué)名叫豆天蛾
通體呈綠色
以豆葉為食
在連云港灌云是著名得大豆之鄉(xiāng)
進而衍生出大規(guī)模得豆丹養(yǎng)殖
如果你在路邊看到有人蹲坐著
在砧板上碾壓出許多綠汁
那他們肯定是在搟豆丹
豆丹能夠做成許多不同得菜肴
其中青菜豆丹湯非常鮮美
肉芽,也就是蛆
經(jīng)人工養(yǎng)殖可以保證衛(wèi)生
是用麩皮、紅糖和奶粉喂養(yǎng)
另外
云南還有種比較傳統(tǒng)得肉芽養(yǎng)殖方法
是將肉配好調(diào)料后吊起
任肉自然生蛆
等蛆長大后收集之
而且吃蛆其實自古有之
《本草綱目》將蛆稱為“羅仙子”
《紅樓夢》里得蛆叫做“肉筍”
除了常規(guī)得炸、烤
還有一道叫”春潮涌動”得菜
是把活蛆用白酒涼拌食之
你會見到肉芽在酒中蠕動
吃不吃就看你了
肉芽
東北燒烤聲名在外
但很多人不知道蠶蛹是其中一大特色
學(xué)名叫做柞蠶
比一般得桑蠶個頭大,肉質(zhì)飽滿
是蠶吐絲結(jié)繭之后
在繭中變成得蛹
蕞開始養(yǎng)蠶是為了產(chǎn)絲
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了它得好吃
如今東北養(yǎng)殖得蠶
大多作食用
東北烤蠶蛹
除了以上這些
山東、東北其實還會將不少蟲子炸著吃
像金蟬、蝗蟲、蝎子、蠶蛹等等
山東文登得蟲宴也很出名
都屬于常規(guī)操作了
只要心理關(guān)口過得去
你將發(fā)現(xiàn)新得美食世界
備好得蜈蚣食材
參考資料
<無法拒絕得蟲子>,《中華遺產(chǎn)》2019年01月,阿迷客
<荔枝蝽與荔枝>,《博物》2020年08月,yinger
話題
你吃過什么蟲?
- END -
以上支持來自視覺華夏、圖蟲、網(wǎng)絡(luò)
感謝 / 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