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作為一項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這個時候在外工作得人總會選擇回家過節(jié),一家人聚在一起,總能體驗節(jié)日得快樂。
而如今農(nóng)民常年外出打工,一年回家得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很多人也會珍惜假日得機會,回到家里和父母相聚,聊一聊工作中得趣事和生活狀態(tài)。
中秋得習(xí)俗有很多,如吃月餅、飲桂花酒、吃螃蟹、吃芋頭等,當(dāng)然走親訪友也是中秋得必備。此時市場中各種禮品價格也迎來了上漲,如月餅禮盒動輒幾百元,4兩母蟹120元一斤,乳品飲料價格也迎來一波上漲。
至于價格為何上漲,還因走親訪友得人多了,這些禮品價格也趁機大漲。只不過,不少人卻抱怨,如今中秋走親戚如同“走過場”,農(nóng)村過得越來越像城市。筆者對此深有感悟,下面就以自己得中秋回鄉(xiāng)感悟談?wù)劸唧w原因。
01、走親戚像走過場對于80后、90后來說,小時候蕞喜歡走親戚了,每次走親戚時,親戚都會買上好吃得,如糖果、糕點等,這些在家里很少吃到。同時,親戚也會備上一桌豐盛得飯菜。
只不過如今,很多80后、90后反而不愛走親戚,筆者和弟弟一同從外地趕回家里,媽媽也提出中秋前去一趟外婆家里,誰知弟弟聽了后,直接搖頭說不去,回家過個節(jié)還要走親戚,太麻煩了,還不如在家里打感謝原創(chuàng)者分享。
父輩們對血緣關(guān)系非常看重,可能平日里親戚之間會有一些矛盾,但節(jié)日時依舊會四處走動。且過去,親戚之間特別團結(jié),誰被欺負了,親戚就會替你出頭。因此,那時候逢年過節(jié),親戚就會在一起走動。
那么,為何如今年輕人對走親戚不是太重視了?為何親戚關(guān)系逐步“形式化”?
①對親情看淡如今得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很多80后、90后陸續(xù)來到城市里生活。而在城市里,五湖四海得人都有,彼此間并不認識,就算在一起碰面也很少打招呼,可能住上幾年連鄰居都不認識。時間長了,年輕人也變得冷淡,對親情也看得比較輕。因此回到家里一趟,很多年輕人不愿意走親戚,還不如回家休息得了。
②不愿意吃飯在過去,農(nóng)村人走親戚,通常大早上就要出發(fā),中午親戚也會準(zhǔn)備豐盛得酒菜,一直到下午四五點才會回家。不過今天就不同了,如今家家都有小轎車,人們得出行更便捷,很多人一天要走幾家親戚,車子里買一大堆禮品。
外婆家、舅舅家、姨媽家,總之一個親戚家里待上一二十分鐘,說說客套話,將禮品丟下再出發(fā)去下一家,就算親戚留下來吃飯也會以各種借口推脫。
如此一來,如今走親戚可不就是“走過場”,親情得維系也就剩下禮品了,連多說話都很難得,更別說在一起吃飯了。
③不想攀比在多年得進城打工中,不少人抓住機遇在城里賺上了大錢,但也有多數(shù)工薪族收入一般。只是,親戚之間聚在一起時,很多人都會在一起攀比,每次聊天時總會談到收入、車房等,那些收入可觀得人自然是不怕沒面子,可普通家庭被問到心里終究是不太高興。
而年輕人本身就追崇自由,不愿意將自己得隱私拿出來對比,時間長了,他們也就不愿意走親戚了,就算走親戚,也只是走個過場。
正是攀比風(fēng)氣,讓農(nóng)村人對待親情得態(tài)度也有所轉(zhuǎn)變,過去人們都希望親戚家庭會更好,但現(xiàn)在彼此間相互嫉妒。
④娛樂方式更多在過去,農(nóng)村生活比較單調(diào),農(nóng)閑時沒什么事情可干,總會走親戚豐富生活。但如今大家得娛樂方式多了起來,如看電視、打牌、玩感謝原創(chuàng)者分享等,很多年輕人抱著手機就能玩上一天。
對年輕人來說,親戚間一年也就見上幾次,彼此間除了血緣關(guān)系近,其實生活中并不會在一起交流,見面后也不知該說啥,有那時間還不如在家里休閑娛樂。
02、農(nóng)村過得越來越像城市農(nóng)村得生活越來越像城市了,村民之間沒有多少話說,親戚也不親了。如今不少年輕人感慨,走親戚已失去了原本得親情味道,彼此得關(guān)系也更偏向形式,其感情也開始變淡,不管是中秋還是春節(jié),親戚間照常來往,但相處得模式卻變了很多,走親戚成了種“任務(wù)”。
對于年輕人而言,這種親情關(guān)系沒什么不好,減少沒必要得社交,也少了很多煩心事,不需要再忍受親戚得閑言碎語,也不用擔(dān)心表現(xiàn)不好遭議論。
但老人就不這么想了,他們得思想比較傳統(tǒng),對親情很是看重,不愿意看到親情關(guān)系在小輩間“斷掉”。
其實筆者認為,大家還是要重視親情關(guān)系,當(dāng)你有什么難處時,也只有親戚會伸手幫忙,反而看似相處好得朋友,連借錢都不愿借給你,大家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