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16兩,半斤自然就是八兩。后來推行國際衡制,一斤改成10兩,兩種衡制并存過一段時間,我小時候還見聞過有人還“放著”十六兩稱。現(xiàn)在市斤與公斤其實也是共存,不過新衡制下二者是總集與子集得關系,沒有沖突。
根據(jù)丘光明《華夏歷代度量衡考》一書考證,明清時期得一斤在595-600克之間,因此一兩大概是37.3克左右,半斤八兩大概是300克左右。
十六兩秤也叫 “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得秤星,十六金星秤告誡做買賣得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后來商人一致決定,寧愿無福少祿折壽,也要缺斤短兩。
使用秤得買賣人售貨給顧客時,如短秤1兩則折福,缺2兩則折祿,缺3兩則折壽。后來,市場上稱呼不夠分量得秤為“短命秤”,據(jù)說就是由此而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