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歷丨在水一方②誰造出了一條“龍”
2022年6月2日 星期四 小滿第13天
自然與人力攜手,會造出怎樣得風光,桂陽舂陵China濕地公園算得上一個“樣板”。
2000多年前,漢景帝之子劉發(fā)被發(fā)派到長沙國做了定王,他又將自己得4個兒子分封到4個縣級侯國,其中,劉買得侯國被命名為“舂陵侯國”。有一條發(fā)源于古桂陽郡北界山得河流,全程流過舂陵侯封地,因此被稱為舂陵江。
大自然造就得舂陵江是穿梭于山地得窄窄“白線”,在群峰間時隱時現(xiàn),一路下行,304公里流程海拔落差達到70米。這令江岸農田幾乎得不到江水灌溉,當地歌謠里唱:“水在山谷流,人在岸上愁?!?
不認天命,是湖南人得天性。自古江岸居民就不斷在舂陵江干支流修筑河壩。上世紀70年代,為解決湘南農田灌溉和用電難題,加速經濟發(fā)展,湖南省決定在舂陵江修筑大型水庫——歐陽海水庫。
這座58米高、有效庫容達2.96億立方米得水庫關閘蓄水,對舂陵江流域帶來翻天覆地得變化。5萬畝土地連同上面得村莊、橋梁、道路、農田、山林沒入水中,化作一片汪洋,一些連綿得山巒還能露出峰頂,形成串串綠島。
仿佛冥冥中自有神秘力量,舂陵江淹沒5萬畝陸地后,新得水陸結構居然極像一條巨龍圖案。每次江水漲退,都會使“龍”發(fā)生很大變化,如果能將全年不同水位期拍攝得遙感照片拼接起來連續(xù)播放,就會發(fā)現(xiàn)“龍”得觸角在伸縮、“龍”得頭顱在擺動。
永久性河流、洪泛濕地、庫塘組成得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讓舂陵濕地具有了自己得獨特性。夏日時光游覽,遍布得灘涂就提供了讓人們“沉浸式”欣賞湖光山色得諸多平臺。
【小名片】
桂陽舂陵China濕地公園,地處桂陽縣境內,庫塘—江河復合型濕地,呈現(xiàn)為南北走向得腸形水域廊道,全長53公里,公園總面積322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478.7公頃,占76.98%。規(guī)劃建設有濕地保育區(qū)、恢復重建區(qū)、宣教展示區(qū)、合理利用區(qū)、管理服務區(qū)5個功能區(qū)。
該濕地公園包括有永久性河流、泛洪平原濕地、庫塘和水產養(yǎng)殖場四大濕地類型,景觀各異,構成獨特得復合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文/彭雅惠 圖/唐治國 設計/李真明 智庫/李婷婷 唐治國 綜合協(xié)調/張慧 統(tǒng)籌/周月桂 特別支持/湖南省林業(yè)局
[責編:孟姣燕]
[近日:湖南5分鐘前·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