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歷史,請您也“關注”果霸,和果霸一起探討歷史。??????
大家都知道,香港和臺灣地區(qū),都是使用繁體字的,但你知道嗎,港臺繁體字也是有一些不同的,今天跟著小編,盤點一些不一樣的繁體字。
首先看看下面兩個字,你能否立刻反應過來,這是什么字。
嘆
著其實就是一個“嘆”字,香港這邊可能認為這個字和打呵欠有關,所以有個“欠”字,而臺灣同胞們,覺得打呵欠要從口出,所以要有個“口”字。不知道小編解釋的對不對,哈哈~~[捂臉]
再看看下面這兩個字,是不是覺得又認識了。
里
乍一看,還以為是包裹的“裹”呢,其實這是個“里”字,你覺得哪個版本“里”字看著舒服呢?
看到下面兩個字,臺版的“床”終于是我們認識的“床”了。
床
翻閱資料,港版的“床”:古閑居坐于牀,隱于幾,不垂足,夜則寢,晨興則斂枕簟。
所以港版的床則寫作古人吃喝拉撒都窩在其上的“牀”。[衰]
相信大家遇到這兩個字,應該還是能認出來的,沒錯,這就是“為”字。
為
其實臺版和港版,在本意上是沒有區(qū)別的,但港版的顯然更古老一些。
女子都愛化妝,從字形上看,“妝”即是“妝”的簡寫。
妝
港版的“粧”和臺版的“妝”互為異體字,不過港版的畢竟多了個“中轉(zhuǎn)站”,所以臺版的“妝”會優(yōu)先常用。
下面這兩個字,眼熟的部分各占一半。那就來說說眼熟的這一半。
面
香港一半用的是“丏”,乍一看,跟“丐”長的很像哦,所以為了避免認錯,臺灣果斷把“丏”換成了“面”,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字是“面”。(真是太機智了)
如果你在臺灣地區(qū),你爹媽給你取名字時,有下面這個繁體字的“才”字,你會不會崩潰。
才
你怎么也想不到,“纔”居然是“才”字,我猜臺灣同胞們肯定特別喜歡兔兔。
不過現(xiàn)在的臺灣地區(qū),也開始流行寫簡體的“才”字了,畢竟他們的“纔”字,對他們來說是個包袱吧。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港臺地區(qū)不同的繁體字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歷史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