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武漢金銀潭醫(yī)院醫(yī)務處趙晨浩在其微信朋友圈發(fā)布消息:金銀潭醫(yī)院口罩防護服告急!《中國新聞周刊》聯系該院了解到的信息是,目前醫(yī)院的醫(yī)用耗材物資僅夠兩天的量,正等待防控指揮部統(tǒng)一調撥。
一邊是武漢一線醫(yī)院物資緊缺,一邊是武漢市紅十字會庫存積壓現象嚴重,此前的湖北省紅十字會和武漢市紅十字會因口罩分配、公務車去領取物資,以及其后的兩次聲明解釋更把自己推向的風口浪尖,備受輿論質疑。
2月1日,湖北省紅十字會通過官網回應稱,對物資分配中存在的問題深感痛心、自責和內疚,將對直接責任人依紀依規(guī)追責。
當天,湖北省紅十字會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對已經發(fā)給天佑醫(yī)院和仁愛醫(yī)院超出其需求量的口罩進行收回,重新調劑到其他更有需求的醫(yī)院。
2月2日下午,湖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張欽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對相關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回應。
《中國新聞周刊》:為什么社會捐贈的物資沒有全部公布?
張欽:我們有物資捐贈的流程。我們公布的數是捐贈方的物品接受方收到后再公布的。這其中就出現了時間差問題,紅會公布的時間就會滯后于捐贈的時間。今后,我們會陸續(xù)公布。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紅會收到的物資和款項的情況如何?
張欽:目前看,省紅會收到的捐贈款物中,是資金大于物資,目前物資量不算大。
《中國新聞周刊》:紅會和指揮部現在是什么關系,是指揮部統(tǒng)一調度嗎?有媒體說紅會和指揮部在互相推諉?
張欽:我們是指揮部(全稱“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成員單位之一,在指揮部的統(tǒng)一領導下工作。紅會和指揮部之間,不存在推諉扯皮的事。
《中國新聞周刊》:在分配捐贈物資和款項方面,紅會與指揮部之間有什么關系?
張欽:關于物資調配方面,我們的原則是,醫(yī)療類的物資,要統(tǒng)一由指揮部調配使用。其他類物品,我們紅會拿出初步分配計劃后,向指揮部打報告,經過指揮部審批后,我們再調配到需要地方。
《中國新聞周刊》:對定向捐贈的物資或資金,紅會扮演什么角色?
張欽:資金和物資分為定向的和非定向的。對定向的捐贈物資或款項,不需要指揮部審批。這部分物資款項到紅會后,捐助者說發(fā)到哪,我們就給調配到哪。也就是說,根據捐贈方的意見,紅會給你操辦,完全體現捐贈方意愿。
《中國新聞周刊》:1月26日,民政部指定湖北省紅十字會、省慈善總會、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武漢市慈善總會、市紅十字會5家牽頭,接收慈善組織為湖北省武漢市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的款物。紅十字會、慈善總會、青基會,三者間有什么不同分工?
張欽:我們三家都是在按照法規(guī)、規(guī)定、職責,來進行社會捐贈款物的接收和處理。三者之間,不能說以紅會為主。
《中國新聞周刊》:對公眾質疑的物資分發(fā)不力,你們怎么解釋?
張欽: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人員少,一些工作人員春節(jié)放假后到了外地,現在也(因為封城等原因)回不了武漢。
目前,省紅會在崗的只有21個人。其中我們在指揮部設置了1個聯絡員,聯絡員起到紅會和指揮部間的協調、傳遞作用。
《中國新聞周刊》:此前,仁愛醫(yī)院從省紅會獲得1.8萬個口罩,而處在抗疫一線的武漢協和醫(yī)院,僅僅分配到了3000個口罩。這種懸殊引起了眾怒,對此你怎么看?
張欽:這兩組數據,沒有對比性。我們收到的那3000個口罩屬于定向捐贈,是陜西的一位韓女士通過我們這個平臺,要求給協和醫(yī)院的。因此,不能理解成是紅會只給協和醫(yī)院分配了3000個口罩。
《中國新聞周刊》:有媒體稱,捐贈那3.6萬個KN95口罩的企業(yè)和仁愛醫(yī)院疑似同一家集團?
張欽:這個我還不清楚。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醫(yī)院還能直接接受個人或企業(yè)捐贈嗎?
張欽:捐贈是自由的。企業(yè)、個人等有(捐贈意向),只要甲乙雙方愿意,直接捐贈就行了。這種捐助一直都是自由的。只是涉及到醫(yī)療用品等,藥監(jiān)部門要檢查。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湖北省紅十字會的物資有多少庫存?
張欽:截至目前,湖北省紅十字會的本級物資沒有庫存。
《中國新聞周刊》:武漢市紅十字會物資很多積壓在倉庫中,沒有及時發(fā)放的原因時什么?
張欽:武漢市紅十字會的分配方式,與我們不同。我們是跟省指揮部直接聯系后,點對點地配發(fā)就可以了。
武漢市紅十字會是市指揮部統(tǒng)一領導下,有些物資要先運到倉庫,再進行統(tǒng)一調度分配。具體情況,你問問武漢市。(編者注:近日,武漢市紅十字會發(fā)布公告稱,對定向捐贈流程做出適當調整。境內外單位或個人如有定向捐贈醫(yī)院,可直接與定向捐贈醫(yī)療機構對接,確認后可直接將物資發(fā)往受捐單位。)
《中國新聞周刊》:你怎么看待這兩天關于紅會的負面輿情?
張欽:感謝公眾和媒體對慈善公益事業(yè)的關注。我們工作中確實有失誤,今后還要加強工作(要求),認認真真地、扎扎實實地把每一個捐贈方的意愿,用到該用的地方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