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晨讀丨美好的2月7日,從關注健康開始
●“人之初性本善”或始于嬰兒期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利他主義可能始于嬰兒期。研究人員對近100名19個月大的嬰兒進行研究發(fā)現,即使孩子餓了,他們也會給有需要的陌生人提供食物。相關研究4日在線發(fā)表于《科學報告》上。
研究中,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對嬰兒進行測試發(fā)現,對食物的明顯渴望會引發(fā)孩子的“愛心反應”:測試組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會撿起水果并將其送給研究人員。接下來,研究人員針對另一群孩子,在他們常規(guī)被喂食時間之前,也就是處于饑餓狀態(tài)的時候進行了類似對照實驗,實驗結果與上一次實驗結果類似,有37%的孩子會把水果拿給研究人員。
●研究發(fā)現靈長類卵巢衰老特征
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多家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學術期刊《細胞》上在線發(fā)表封面文章稱,發(fā)現衰老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這為預警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提供了新的生物學標志物。
研究人員獲取了年輕和年老食蟹猴的卵巢組織,分析發(fā)現其呈現出閉鎖卵泡增加、健康卵泡減少,并且纖維化程度增加等衰老特征,提示年老靈長類卵巢出現結構和功能的退行性變化。研究人員進一步發(fā)現,衰老伴隨卵巢中多種類型細胞抗氧化基因表達水平的降低,進而導致DNA損傷和細胞凋亡。
●人體衰老有3個時間進展較快
衰老是自然的生理過程。一項新研究顯示,這個過程雖然持續(xù)進行,但并非勻速發(fā)展,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感覺自己“一下子變老了”。
近日發(fā)表在《自然醫(yī)學》雜志上的新研究顯示,人體衰老有3個變速期,分別是34歲、60歲和78歲。美國斯坦福大學阿爾茨海默癥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分析了4263名18歲~95歲受試者的血漿數據,測定約3000種不同蛋白質的水平后發(fā)現,蛋白質水平總體保持相對穩(wěn)定,但在上述三個年齡,多種蛋白質的讀數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研究人員解釋,這些蛋白質水平的變化不僅是人體衰老的特征,更可能是衰老的原因。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編輯 岳清秀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