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長春2月11日電 (柴家權(quán))“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無論在哪里工作都是第一線,我們要為大家守好這道線,我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和同事交接完工作后,王艷軍回到住地,把心里想的話寫在了日記上。這,也是在嚴峻時期給自己加油鼓勁的一種方式。
王艷軍是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護理部內(nèi)科護士長。大年初二那天,她隨吉林省首批援助湖北醫(yī)療隊飛往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也是93名護士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去往武漢的前一天,王艷軍接到單位電話通知:所有醫(yī)護人員到崗集合。當時她隱約感覺到:肯定是武漢疫情嚴重,需要各地支援。這個有著17年呼吸科護理經(jīng)驗的老護士長,毅然交上請戰(zhàn)書,報了名。
“怎么說呢,就是有一種使命感吧,既然是搞呼吸的,我覺得這個時候就應該承擔這個擔子,沒有沖動,我接到電話后,我愛人就跟我說了,你做什么決定我都支持你?!蓖跗G軍回憶。
“武漢這邊其實特別冷,但是我們要進去穿防護服和隔離衣的時候,護士穿的都是單衣,要不然捂得都是水,其實我們每次脫防護服下來的時候,護目鏡里除了哈氣很多都是汗水,衣服里的內(nèi)衣幾乎全部都浸濕。”王艷軍在日記中寫道。
送飯送水、為患者擦拭身體、測血壓、測血氧飽和度、輸液……不到幾個小時,醫(yī)護人員的防護面罩上便全是水滴。
“剛進去之前可能會想,少交流,避免增加感染的機會。但是真正進去看見病患的時候,也特別想安慰他們,想跟他們說兩句話,讓他們放心。我感覺進入狀態(tài)后跟平時療區(qū)工作是一樣的,不過是身上多了一身防護裝備而已。”王艷軍寫道。
王艷軍介紹,工作的時候手機是不能帶進療區(qū)的,所以休息的時候會抓緊時間給家里打個電話報平安?!坝袝r候他們給我打過來,我說一會打給你,然后有的時候太晚了,自己不知不覺睡著了,也就沒有聯(lián)系。”
“雖然我們工作時看不到各自的臉,雖然我們休息時獨自一人,不能面對面的交談,但我們在同一個團隊,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守住抗疫第一線?!边@是王艷軍在微信群里鼓勵年輕護士時發(fā)的內(nèi)容,作為團隊里的大姐姐,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不會感到孤單。
“到武漢之后,我們大大小小建了十多個群。只要有時間我就給同事們發(fā)一發(fā)微信,問問回沒回來,吃沒吃上飯,現(xiàn)在感覺怎么樣,有沒有不舒服?我就是想從這些方面去關心她們,消除緊張帶來的疲勞和孤獨感?!蓖跗G軍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