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証”二字有何關(guān)系與區(qū)別?
證:
證:從“証”省。
證:繁體字寫作“証”。
証:從言、從正。
《六書略》曰:“言,從二、從舌。二,古文上字。自舌上而出者言也?!薄?/p>
《說文解字》:“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墩f文解字注》第4頁說:“上,高也,此古文丄。古文上作二,故帝下?下示下皆云從古文上,可以證古文本作二,篆作丄?!薄墩f文解字注》第4頁又說:“指事也。凡指事之文絕少,故顯白言之。不于一下言之者,一之為指事不待言也。象形者實有其物,日月是也。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丄丅是也。天地為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則皆為事。”
《說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猶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說文解字》:“卜,灼剝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從(縱)橫也”。猶灼灸龜甲取兆縱橫之文者是卜字之范式。
一、卜兩范式疊加:猶凡物在高于“一”之處者為上字之范式。
《說文解字》:“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從干、從口?!薄?/p>
《說文解字》:“干,犯也。從反入,從一。”。
《說文解字》:“入,內(nèi)也。象從上俱下也。”。
《說文解字》:“丿,右戾也。象左引之形。凡丿之屬皆從丿?!?。
右戾而象左引之形猶男根之形者是丿字之范式。
《說文解字》:“乀,左戾也。從反丿。讀與弗同?!薄W宰蠖谟夜势渥窒笞杂曳揭q象陰液流出之形者是乀字之范式。
丿、乀兩范式疊加。陰乀陽丿溝通猶陽進(jìn)了陰之內(nèi)部者是入字之范式。
(一:參見一畫“一”)
“反入”、一兩范式疊加:猶守于一而入不順,逆犯上下行事者是干字之范式。
《說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薄*q人所以言所以食之通道門禁者是口字之范式。
干、口兩范式疊加:言犯口而岀之、食犯口而入之猶在口中別味辨音以把關(guān)言食之通道門禁者是舌字之范式。
二(上)、舌兩范式疊加:猶自舌上而出之聲者是言字之范式。
《說文解字》:“正,是也。從止,一以止?!?/p>
(一:參見一畫“一”)
《說文解字》:“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為足?!?。足所至而如草木生根一樣定住是止字之范式。
一、止兩范式疊加。不偏斜而合于法則猶上達(dá)道所立而止者是正字之范式。
言、正兩范式疊加:猶公正確鑿之言其可驗之以明示事實者是證字之范式。
證:異體字寫作“證”。
《說文解字》:“證,告也。從言、登聲?!?/p>
(言:參見七畫之十二“言”)
《說文解字》:“登,上車也。從癶、豆。象登車形?!?。
止、(
)兩范式疊加:猶二足前后開張若有所撥除而行者是癶字之范式。
《說文解字》:“豆,古食肉器也。從口,象形?!豹q豎立有莖古食肉器者是豆字之范式。
癶、豆兩范式疊加:猶二止相背站上豎立之器物者是登字之范式。
言、登兩范式疊加:猶所告之言其可登而驗之明示事實者是證字之范式。
繁體字“証”、異體字“證”簡化為“證”是根據(jù)古人(異體字、同旁字)書法省筆規(guī)范簡化。
“證”猶公正確鑿之言其可驗之以明示事實者。表達(dá)的是事實的客觀描述。
“證”猶所告之言其可登而驗之明示事實者。表達(dá)的是事實發(fā)生的癥象。
“證”與“證”都講的是其可驗之以明示事實。不同的是“證”講的是從公正確鑿這個方面?!白C”講的是可以重復(fù)展現(xiàn)這個方面。公正確鑿可驗之以明示事實之言,一定是言之可以重復(fù)展現(xiàn)而驗之明示事實。言之可以重復(fù)展現(xiàn)而驗之明示事實一定是公正確鑿可驗之以明示事實之言。所以“證”與“證”是相同的表達(dá)。只是視界表達(dá)方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