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以下的類似經(jīng)歷?
某天晚上,你夢到自己身輕如燕,飛檐走壁,可突然間你從天上掉了下來,雙腿一蹬,就被嚇醒了。
或半夢半醒時,你好像在云中漫步,走著走著,突然雙腳踩空,兩腿一踢,又被驚醒了。
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臨睡肌抽躍癥,是指局部或全身肌肉急速地、不自主地抽動,通常是良性的,對身體沒啥危害,在人群中十分常見。
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此前有一種說法在網(wǎng)上廣泛流傳:
“由于睡覺時身體過于放松,大腦誤以為我們要死了,于是緊急釋放信號,通過肌肉抽動的方式,把我們喚醒?!?/p>
相反,臨睡肌抽躍癥發(fā)生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以下幾個:
睡覺前1-2小時內(nèi),如果過度用腦、攝入濃茶和咖啡、進行大強度鍛煉、觀看刺激性電影等,都可能會讓神經(jīng)過度緊張、肌肉過于興奮,誘發(fā)臨睡肌抽躍癥。
有些人睡眠時,喉嚨的肌肉和組織變得松弛,阻塞氣道,會引發(fā)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一旦氣道被阻塞超過10秒,大腦就會缺氧,無法正常運作,影響對四肢的控制就可能誘發(fā)肌肉抽搐。
大腦存在2個系統(tǒng),分別控制“蘇醒”和“睡眠”兩種狀態(tài)。
人在準備睡覺時,這兩個系統(tǒng)會爭奪大腦的控制權,如果“清醒”系統(tǒng)贏了,就會睡不著;如果“睡眠”系統(tǒng)贏了,就會進入夢鄉(xiāng)。
而入睡時發(fā)生抽搐,被認為是“清醒”系統(tǒng)的最后掙扎。
如果長期臨睡時抽搐,還伴有頭痛、頭暈等癥狀,要警惕疾病原因,例如腦炎、腦基底核病變、腦退化性疾病、腦細胞代謝性或儲存性疾病、腦外傷后遺癥、腦缺氧后遺癥等。
睡覺時突然蹬腿大多是正?,F(xiàn)象,但如果有以下這些“小毛病”,就要提高警惕了。
原因包括缺牙、單側(cè)咀嚼、錯牙合、牙齒缺損或過長、精神緊張不安、睡姿錯誤、缺乏維生素D等,長期如此,可造成牙冠磨損、牙齒松動,還會引發(fā)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
常見的病因有口腔潰瘍、扁桃腺炎、蛀牙、假牙不合等口腔疾病,也可能是鼻炎、胃食管反流病、帕金森病或中風(尤其是老年人)引起。
可導致嘴周皮膚瘙癢(唾液疹),如果是單側(cè)流口水,需警惕腦血管疾病。
遺傳、肥胖、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過度疲勞等都可引起打鼾。
長期打呼嚕的人容易出現(xiàn)通氣功能障礙、頭暈、失眠、口臭、健忘、免疫力下降等癥狀,嚴重甚至會誘發(fā)睡眠呼吸暫停,導致缺氧或猝死。
常見原因有運動損傷、骨質(zhì)疏松、關節(jié)炎等,但也要警惕骨瘤。
骨瘤患者多在25歲以下,約50%的早期患者會夜間骨痛,到了晚期,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夜間骨痛。骨瘤引起的疼痛會越來越重,休息時(尤其是睡覺時)痛感更明顯,出現(xiàn)腫脹和腫塊。
連續(xù)多天夜間起床排尿次數(shù)超過2次,或夜尿量超過500毫升,或比白天尿量多出1/4,都算是夜尿增多,這可能與睡前喝水過多、心臟病、泌尿道疾病、膀胱容量下降等有關。
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或家人有這些小毛病,不妨對照以下方法,采取措施。
最后,九叔祝點贊和點在看的小伙伴都能把這些小毛病統(tǒng)統(tǒng)趕走,每晚一覺到天亮!
參考資料:
[1]Chiaro, G., etal., Hypnic jerks are an underestimatedsleep motor phenomen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ism. A video-polysomnographicand neurophysiological study. Sleep Medicine, 2016. 26: p. 37-44
[2]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rain basics: understanding sleep[R]. NIH Publication, 2014.
[3]腫瘤防治周|孩子夜間“生長痛”?竟是惡性骨腫瘤!,中山一院,2019-04-19
[4]睡覺時流口水、磨牙、打呼嚕?這3個小習慣,不注意可能就晚了!,健康榨知機,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