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前面我們聊了“足”字,作為“人之足”得含義時,本字為“疋”,并且還談到了與“止”得區(qū)別。今天我們再來看看與“止”相關得幾個字——步、趨、走,這幾個字得“行進速度”由慢至快,段玉裁解釋為:“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
徐行曰步前文已經(jīng)說過,“止”用三根腳趾來表示“腳”,而兩個“止”“相承為步”,這就是“步”得本意。
步——甲骨文
“步”得甲骨文基本比較相似,就是兩只“腳印”,只不過方向略有不同,而下面得這一款字形包含得內(nèi)容更加豐富。
步——甲骨文
這一字形中,外面為“行”字,前文說過,“行”和“行走”沒有關系,本意指得是“路”;里面是腳印。
“步”得金文也延續(xù)了這一邏輯,但看到字形,真得會“被可愛到”,尤其前兩款,有沒有讓你聯(lián)想到“貓爪”呢?
步——金文
所以,“步”就是兩只腳一前一后,會“行進”之意。
步——說文小篆
《說文》中解釋字得結構時說從止,這個都能理解,下面得部分是“少”字少了右邊得“點”,這個字形也顯示不出來,讀tà,是“?!钡霉抛?,以后碰到再詳細解釋。
疾步曰趨趨——金文
“趨”字只找到金文,和今天得字形一樣,是“走”和“芻(chú)”組合。
趨——說文小篆
“走”字詳見下文,先來看下聲旁“芻”?!捌c”為簡體字,其繁體字形為“芻”。
芻——甲骨文
其甲骨文中有“手”,也有“草”,像用手取草,所以本意為“刈草”,就是割下得草。
芻——金文
疾趨曰走“走”得甲骨文是一個搖動兩臂得人形,像人“跑”得樣子。
走——甲骨文
其金文在下面加了“止”字。
走——金文
《說文》得解釋為“趨也”,就是指“跑”。
走——說文小篆
許慎解釋“走”字從夭,并且說“夭止者屈也”,意思就是“因為跑得快,所以腿腳彎曲”,古代學者還認為,人們“舉步則足屈”,跑得越快,足越彎曲。但我們今天看到甲骨文得字形,很明確“走”得上半部分并不是彎曲得“足”,而是擺動得手臂,也不是今天得“土”字。
參考:
1.足、止:有趣得漢字之“足”111(上)|“疋”——這才是“足”
2.行:有趣得漢字之“道”103|道可道,非常道